Flickr和Slack创始人史都华
大学时期本科修读哲学系,但他却靠写程式、设计网页赚外块;他对线上游戏充满热情,但两次创业都失败告终。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却不止柳成荫,还长成一棵结了50亿美元果实的大树!
今天“企动人心”要分享的故事很戏剧化但却振奋人心,主人翁就是Slack 科技公司的创办人史都华.巴特菲尔德(Daniel Stewart Butterfield)。
史都华也是之前很有名的照片分享服务网站Flickr 的创办人,但很早之前已以3500万美元脱售给雅虎(Yahoo!)。
先谈Slack科技,旗下的产品Slack是一个供软体开发工程师使用的即时通讯管理工具,对不谙科技的人来说,怎么都看不出这么一个讯息管理工具,到底具有什么强大威力?
可是,就在2020年12月,Slack 科技接获了277亿美元的天价收购献议!
史都华创设线上游戏的两次宏图大计里,都不曾想过后来的成功和财富皆不是源自线上游戏的收入,但是两次都因为“意外收获”而突然发财!
哲学硕士爱线上游戏
1973年出身于加拿大一个小村的史都华,三岁家里才有水供、四岁才有电供。他从小就自学程式,在维多利亚大学就读时期便帮人设计网站赚取快,但当时他的志愿是成为一名哲学教授!
继1996年大学毕业后,他于1998年在英国Clare学院获得哲学硕士学位。但是这位“哲学系硕士” 后来发现,从事科技业的相关工作,生活好像比较稳定,于是也造就了他后来的人生际遇。
从“哲学教授”的美梦中醒来以后,史都华在2000年就和朋友创立Gradfinder;就在2000年科网泡沫爆发的前两周,他以3万5000美元把公司卖掉。当时他以为自己以低价卖掉“千万美元潜能”的大事业,后来科网危机发生后才庆幸公司卖出了,否则连一分钱都不值!
2002 年的夏季,史都华与两位友人在温哥华成立了一间叫Ludicorp的公司,主要就是开发一款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缩写MMORPG),取名Game Neverending,跟现今非常受欢迎的 “Minecraft”有点相似。
MMORPG 游戏为线上游戏的一种,是电子角色扮演游戏按电子游戏人数分类分别出来的一种网络游戏。在所有MMORPG中,玩家都可扮演一个或多个虚拟角色,并控制该角色在游戏中虚拟世界的活动与行为。
史都华对线上游戏有热诚,因为他觉得人们能够透过游戏,加强彼此互动。 可惜他们这款游戏并未成功……虽然有一班忠实粉丝,但却未获得更多广大玩家的喜爱,主要失败原因是当时整体环境的各种限制,包括电脑和显示卡不够强大、网速不快等。而且在2002年时,也没有人愿意投资在科技公司。
灵机一动变出财路
直到某一天凌晨5点多,身体不适的史都华躺在酒店房间时突然灵机一动,想起在游戏里有个让玩家收集和管理的“物品管理介面”,可以拆出来当成独立系统做其他用途。
于是,他带领团队把这个“物品管理介面”改成可让使用者上载及分享照片的Flickr。
Flickr的推出非常成功,引领了当时的Web 2.0 风潮,也引来许多投资者的兴趣。
到了2005年圣诞节,史都华也面临事业上一个重大选择,一就是接受风险投资的注资继续创新改革,把Flickr做大;又或者接受雅虎的献购,全盘出售。
史都华最后选择了以3500 万美元出售公司给雅虎,并且履行合约条件在雅虎工作3年,担任Flickr总经理,并于2008年7月才呈辞。(*Flickr后来又于2018 年被雅虎出售给SmugMug。)
回首在雅虎打工的3年半,史都华形容学习了很多,并且有机会接触更高层次执行长。离职后,他再度萌起再闯线上游戏的念头,打不死的精神决定再创业。
史都华在访问中被询及再闯线上游戏界,难道没有汲取前一次的失败经验吗?他说,当时他认为对比2000年的时候,互联网世界在2009年已经变得很不一样,比如更多人玩线上游戏、网速变快、电脑硬件价格更便宜了……他告诉自己:“这一次不会再失败了,所有条件都如此完美,我们一定要去做。”
线上游戏是命中克星?
因为有了Flickr的成功例子,获得媒体报导及曾登上杂志《NewsWeek》的封面,史都华很快获得1700万美元投资来成立第二间线上游戏公司Tiny Speck,主要产品是网页版的MMORPG,取名Glitch。
但是史都华也承认,Glitch是很不一样跟有点奇怪的线上游戏,很多玩家在玩了几分钟就觉得难玩而放弃,无法让玩家产生“粘度”。到了后期,史都华也开始怀疑自己。
他说,企业家一旦不再坚定不移相信自己的公司或产品可以做下去,那么接下去便会有越多越多事办不成。
当然,后来他还是再度失败了……或许“线上游戏”这一行本来就是史都华的命中克星?
到了 2012年12月,他终于决定跟全体员工宣布Glitch要结束了,他形容当时一开口就忍不住哭了起来,大家曾经一起背负的梦想终究还是梦碎了!
在结束公司营运后,他也架设了名为“聘雇天才 ”(Hire A Genius)的网站,协助遭资遣的员工找工作,也请媒体宣传这个网站,让想请人的公司来这里找人才。同时他也为这些员工写介绍信、修正履历,尽力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工作。
决定要终止 Glitch时,公司银行户口尚有 550 万美元,史都华告诉投资者可以取回剩下的钱,这促使投资者更信任他,决定继续保留股份不取回资金。
转念,制造第二个绝处逢生
在这个整理结束Glitch过程中,史都华发现Glitch分布世界各地软体开发工程师使用的通讯工具有商机,就是这么一个转念,为他制造了第二个绝处逢生的机会!
这个工程师使用的通讯工具可以记载对话、共享档案、软体资料记录 (Log)等,史都华认为,虽然Glitch的游戏不成功,但却拥有很高效的作业系统。既然Glitch的工程师都有使用这个工具的需求,其他工程师也应该会喜欢使用啊!
原本单纯建立给内部工程师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史都华与其他3位联合创办人及尚留下的4位员工,在一周以内时间重新包装,对外推介新产品Slack(即Searchable Log of All Conversation and Knowledge首个英文名母的缩写)。
Slack为 45 家机构提供测试使用,他们采用 Slack 后减少以 email 作为沟通平台,而且最方便的是成员的对话和共享档案都可被搜寻到,提高协作效率。
估值从零变亿
这个B2B、供工程师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推出后,Slack用户人数迅速飙升。到了2014年2月,这个即时通讯工具以每周5%至10%速度成长,同年8月Slack的用户每日增加12万人,到了10月份总用户人数达120万人。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公司估值从零升至12亿美元。
2015年12月,Slack获得创业投资注入3.4亿美元,每日活跃用户达到200万人。此后,Slack成为软件即服务 (SaaS)产业中成长速度最快的公司,定位为云端工作软体商。
该公司在2019年6月宣布首发股计划,挂牌当日开市价达38.50美元,市值达到214亿美元。
2020年12月,全球最大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体商Salesforce ,宣布以277亿美元收购Slack,藉此跃升为企业软体二哥,对决龙头微软。这个收购交易程序预计将在2021年7月完成。
公司估值爆增,获得高价收购,也许有人会形容史都华运气好、突然发财,又一夜暴富,但是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从史都华两度失败的故事中,我们更有所启发的是遇到绝路时的转变,以及一直都没有放弃的毅力与坚持。
3大启示:
- 所谓的突然发财或者一夜暴富,背后的努力及付出都是漫长的;史都华在这两次失败中找到转型的方法,绝处逢生才让他名成利就。
- 对员工、对投资人有情有义,即使公司结业也良好处理被资遣的员工,以致后来史都华在创立Slack时都有很好的人脉网络。
- 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像Flickr和Slack,本来不是主轴,后来却成为拯救史都华的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