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0岁创业,做出设计界的Google Docs,连 Adobe也甘愿砸200亿美元买单!

Read Time:1 Minute, 51 Second
他20岁创业,做出设计界的Google Docs,连 Adobe也甘愿砸200亿美元买单!

如果你是设计师、产品人或创业者,八成听过 Figma这个全球最火的在线设计协作工具。

Figma 被称为“设计界的 Google Docs”:多人在线同时修改,跨国团队零障碍协作,从此再也不用互传繁琐的 PSD、AI 文件。

更夸张的是,这个改变全球设计生态的工具,背后最初的推手Dylan Field,创业时才 20岁,第一份正职工作就是CEO。

他没背景、没家族资源,只有一个对世界充满“奇怪问题”的脑袋,和一个愿意一直走下去、不怕笑话的心态。

Dylan Field如何从一个熊孩子,走到让 Adobe 愿意掏出200亿美元来收购他一手创办的 Figma(虽因反垄断被阻止,但依然震撼业界)。

你会发现,他的成功背后,其实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转折。

从小不怕丢脸,什么都勇于尝试

Dylan 出生在美国加州索诺玛县,一个普通中产家庭。父母觉得这孩子胆小内向,就把他送进儿童剧团,想培养自信。

结果,他在一场《彼得潘》的演出上,紧张得太累,居然在台上睡着了!导演吓坏,家长大笑,全场尴尬。

换作别人,这种丢脸可能会成为童年阴影,可 Dylan 却反而觉得好玩:“下次再睡觉就好了嘛。”

这个“无所谓被笑”的性格,让他后来敢尝试一切,包括对世界提出不一样的问题。

有趣的是,这次吊钢丝演出的经验,直接帮他拿下了 Windows XP 的广告代言。广告公司要找个“能飞的小孩”,他刚好会,一试镜就过。

他回忆:“如果当时因为害怕丢脸就不去演戏,可能后面就什么都没有了。”

一句“巧克力很难吃”,换来10万美元的起点

17岁那年,Dylan 考进了布朗大学,这是美国排名前 20 的知名大学。但上大学后他很快发现,坐在课堂里听课,还不如直接写程式、做东西来得更爽快。

这时,他听说了 Peter Thiel(PayPal 创办人)搞的 Thiel Fellowship:只要你敢辍学创业,就给你 10 万美元,还帮你介绍投资人。

申请表里有一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错在哪里?”
别人都写政治、教育、环保,只有 Dylan 写:“巧克力根本难吃。”

他写了 2000 字解释:巧克力其实味道很单调,人类吃巧克力只是被广告和习惯绑架。这个答案让面试官忍不住笑出来,但更被他“不怕被笑、敢写怪论”的勇气打动。

最后,Dylan 赢得了 10 万美元奖学金,也下定决心休学,和大学同学 Evan Wallace 开始写代码,酝酿 Figma 的雏形。

Figma 差点成“梗图生成器”,被投资人嫌弃

很多人以为 Figma一开始就很牛,其实刚拿到投资时,他们根本不知道 WebGL (当时的新兴网页渲染技术)到底该怎么赚钱。

Dylan 当时热衷网络文化,他查了 Reddit、4chan,发现“梗图”流量最大,振振有词对 Evan 说:“Meme 是未来!我们做 Meme Generator!”

于是两个技术大神,花了五天真做出来了梗图网站,还做了自动加字、滤镜、分享功能,甚至想好怎么引流到 Facebook。

结果投资人来看 Demo,当场沉默:“……我们投你是想要改变设计产业,不是做小屁孩传梗图好吗?”

连 Dylan 自己都后悔:“那是 Figma 最黑暗的一周。”

好在他立刻认错,五天后关掉 Meme Generator,团队才回到正轨——专心解决设计师需要远程合作的问题。

这次走错路,也让他学会了:试错不可怕,拖太久才可怕。

20岁CEO,第一课是“别当控制狂”

Figma 定位明确后,团队很快吸引了一群硅谷最顶尖的工程师。但 Dylan 才 20 岁,没管理过团队。

刚开始他用“微管理”制度带人:设计稿、图标、按钮圆角、字体间距,全部要过他一关。

他几乎每天凌晨一两点才回家,还要安慰被他逼到快崩溃的设计师。

他以为这样很负责任,但其实团队已经快撕裂了。更糟的是,那年他的父亲患了癌症,家里需要照顾,他自己压力大到睡不着。

是 Mozilla 前 CEO John Lilly 点醒他:“CEO 不是设计总监。你的任务是找对的人,确保他们有资源、有方向,然后相信他们。”

Dylan 终于放手,把细节交给更懂设计的人,自己只抓核心原则和文化。

他说:“从那天起,我真正变成了 CEO,而不只是个会指点设计的老板。”

疫情封城,意外催生FigJam

2019 年新冠疫情大爆发,全球封城,远程办公成了日常。Figma 的活跃度突然暴增,Dylan 很快发现一个奇怪现象:

很多团队不只用 Figma 画界面,还把它当作会议室、头脑风暴板,甚至虚拟公司地图。有人在 Figma 里画虚拟小镇,放上同事头像,大家远程“逛办公室”。

Dylan 灵机一动:“既然大家需要远程白板和玩乐空间,何不直接做一款更适合随手画、随手讨论、随手玩梗图的工具?”

FigJam 就这样生出来了——比传统白板更有互动感:可以贴便利贴、画箭头、挥动滑鼠变成大手、随时在画面里互相 High Five。

上线后,成了 Figma 的第二大产品线,也帮 Figma 在疫情期间逆势再成长一波。

这场游戏,赢的是“时机 + 对的人”

有人问 Dylan:“你觉得 Figma 的成功,靠运气吗?”

他毫不掩饰:“运气一定有。如果早两年做,WebGL 技术跑不动,晚两年做,可能 Adobe 已经出自己的版本了。

但最大关键,是遇到 Evan,还有一群比我厉害、比我更专注的人。一个人再聪明,都做不出来 Figma。”

Figma 用了快 10 年才站稳脚跟,背后是 Dylan 每一步都敢调整方向、敢找对的人、敢用“少管多信任”来放手。

Dylan Field教会我们的事:

第一,与众不同,才能遥遥领先。
从小在舞台上睡着,到写“巧克力很难吃”,到坚持做出“设计界的 Google Docs”,Dylan 一直敢跟别人不一样。真正改变世界的想法,往往一开始都显得怪异。

第二,一个人再强,都比不上对的人一起强。
Dylan 最大的能力不是写程式,而是找对的人、放对的位置、放下控制,让团队比自己更厉害。Figma 的核心不是程式码,而是背后那群一起相信的人。


备注:如果您想要创业,开创属于自己的生意,马上点击以下链接!BossBoleh会协助您开公司!
https://bossboleh.com/?ref=boss

点击获取免付费webinar : https://wa.link/tk1ez

About Post Author

Chau Yap

YYC 超越集团主席
0 0
Happy
Happy
0 %
Sad
Sad
0 %
Excited
Excited
0 %
Sleepy
Sleepy
0 %
Angry
Angry
0 %
Surprise
Surprise
0 %

Average Rating

5 Star
0%
4 Star
0%
3 Star
0%
2 Star
0%
1 Star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