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歌手,却成功让全球5亿人用他的App听歌!

他不是歌手,却成功让全球5亿人用他的App听歌!

2006年,在瑞典一个平凡的公寓里,几台电脑、几包速溶咖啡,一群年轻人没日没夜地写着代码。 他们有一个疯狂的目标,那就是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免费听音乐。 那一年,Daniel Ek 才23岁。没人想到,他后来会彻底颠覆全球音乐产业,改变几亿人的听歌方式。 从少年程序员,到百万富翁 Daniel Ek 从小就爱音乐,也爱写程式。 14岁那年,他在房间里帮邻居做网站、调网页,还接案赚钱。到了18岁,他靠程式收入买下人生第一间房。 但成功来得太快,也带来空虚。他退学创业,赚了人生第一桶金,却发现自己每天只是睡觉、打游戏、开派对。 “我以为成功会让我快乐,但我只是更迷茫。”他后来回忆。 就在那时,全球音乐产业正陷入混乱。Napster、LimeWire这些盗版网站猖獗,CD销量急速下滑。Ek 看着这一切,心里有个想法越来越清晰—— “人不是不愿付钱听歌,只是合法的方式太麻烦。”  一个“免费”的疯狂想法 2006年,他拉上好友 Martin Lorentzon,一起在斯德哥尔摩合租公寓,开始打造一个全新的音乐平台。 他们的目标很单纯:让人用合法方式,像盗版一样快地听歌。播放要“零延迟”,体验要比下载更爽。 当他去找唱片公司洽谈合作时,几乎没人相信他。有人甚至笑他说:“你这是帮盗版洗白吧?” 但他坚持认为:“如果我们能把体验做到最好,盗版自然会被淘汰。” Spotify在2008年正式上线 2008年,Spotify在瑞典正式上线。那时候还要“邀请制”注册,一秒播放、不卡顿的体验,让人惊艳。 用户疯狂转发邀请链接,Spotify像病毒一样在欧洲扩散。...
从市集摆摊到被PepsiCo收购:一瓶“苹果醋汽水”如何卖出20亿美元?

从市集摆摊到被PepsiCo收购:一瓶“苹果醋汽水”如何卖出20亿美元?

十年前,美国德州的Allison Ellsworth是一个因为肠胃和皮肤问题,备受困扰的普通上班族。 她尝试过各种方法,最后听人建议每天喝苹果醋(Apple Cider Vinegar)。 “真的有帮助,但太难喝了。”她回忆。于是,她开始自己动手改良——混入莓果、柠檬汁和气泡水,让味道变得清爽顺口。 她的丈夫 Stephen,当时在能源行业上班。看着妻子在厨房里摆满试管、瓶罐,觉得“这或许可以变成一门生意。” 两人开始在自家厨房动手调配饮料,一瓶、一瓶地实验。 他们没想到,这场健康小实验,十年后会变成一个被百事公司(PepsiCo)以近20亿美元收购的饮料品牌——Poppi。 品牌的起点:Mother Beverage问世 那时,他们住在达拉斯的一间小镇屋,厨房被改造成简陋的碳酸生产线。 Stephen 用家用设备“黑科技”式地改装气泡机,把饮料打进瓶里。结果,瓶子经常在半夜炸裂,地上都是糖浆和玻璃。 他们靠着无数次失败,才学会控制温度和压力。 “我们发现,液体必须保持在40°F(大约4度),否则一定爆。”Allison 说。 没有资金请代工厂,他们只好自己贴标签、灌装、上架。 他们给饮料取名 “Mother Beverage”——因为苹果醋里那层自然发酵菌膜叫 “the mother”。 农夫市集的意外爆红...
40年以来每一季都赚钱,Michael Dell是如何做到的?

40年以来每一季都赚钱,Michael Dell是如何做到的?

1984年,美国德州的一间大学宿舍里,19岁的Michael Dell 正在拆开电脑,边改装边思考:如果把这些零件组合起来,再直接卖给用户,会不会是一门生意? 他当时只有1000美元启动资金。没人想到,这个宿舍里的小副业,16年后竟然冲上253亿美元年营收,成为全球最赚钱的PC品牌之一。 但真正让人拍案叫绝的,并不是Dell的崛起,而是2012年之后的那段低谷。当全世界都说“Dell已死”时,Michael Dell偏偏不认命,反手上演了一场史诗级逆转。 从成立第一天起 一直保持盈利! 很多创业故事都有“烧钱换规模”的情节,但Dell不一样。自成立第一天起,公司就保持季度盈利。 1984年,公司第一年收入就达到600万美元;1988年,营收突破2.58亿美元;1992年,年营收首次跨过20亿美元,年仅27岁的Michael Dell登上《财富500强》CEO榜;到了1999年,公司营收更是冲到253亿美元。 这种增长速度,几乎是“开挂”般的存在。Dell的秘密武器,就是当年独创的直销模式。客户可以在电话或网站上下单,Dell才组装生产。既能省掉库存,也让客户享受到“量身定做”的体验。 库存风险降到最低,资金周转效率拉到最高,这套打法在90年代的PC市场,简直无往不利。Dell就像一台停不下来的引擎,源源不断制造利润。 PC退潮:从神坛跌落 但辉煌并非永恒。进入2010年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逐渐取代PC。苹果、三星、华为崛起,消费者的注意力彻底转移。到2012年,华尔街分析师几乎一致判定:“Dell的时代结束了。” 当时的情况极度悲观:PC需求持续下降,营收停滞不前,直销模式失去优势,股价一落千丈。市场甚至有人说,Dell将会步上柯达和诺基亚的后尘,被时代淘汰。 对于任何创办人来说,这是“套现离场”的好时机,尤其是当年Dell已经赚过一大轮。但Michael Dell没有选择放弃,他选择的是孤注一掷。 史诗级豪赌:249亿美元私有化 + 670亿美元并购 2013年,Michael Dell携手私募基金Silver Lake,以249亿美元把Dell从股市退市,重新掌握公司绝对控制权。这一步,当时被媒体形容为“体面撤退”。毕竟,谁会愿意在夕阳产业里继续烧钱? 然而,接下来的动作,让所有人跌破眼镜。2016年,Dell斥资670亿美元收购EMC。这是当时全球科技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