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的爱恨交加 成就Robinhood 400亿梦想
在2021年1 月华尔街发生“游戏驿站” (GME)事件以前,在线交易平台Robinhood可说是美国年轻散户的“达令”。 曾经有人形容,炒股的学生起床后第一个会打开的软件,不是任何社交媒体,而是Robinhood。 Robinhood是股票交易的科技颠覆者,2013年创立时,主打零交易费、无起步价、交易门槛低,这些卖点让这个交易平台成功引起注意。对许多新手上路的股市小白来说,Robinhood的操作是零难度,加上是以手机版为主,最能吸引机不离身的千禧用户。 但是“游戏驿站”事件发生后引发的抨击,Robinhood从美股散户天堂,变成最憎恨的在线交易平台之一。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曾经赢尽光环 Robinhood两位联合创办人Vlad Tenev(弗拉德特涅夫)和Baiju Bhatt (贝祖巴哈特) 的故事, 要从大学时期说起。 两人之间有许多共同点,Tenev是移民美国的保加利亚人,Bhatt 是印度移民的后代,两人都不是本土美国人。巧妙的是,他们的父母都是从事学术界的工作。 Tenev和Bhatt在大学时间都蓄着一头长发,活跃于社交活动,而两人修读的都是数学专业。毕业以后,两人各自发展,Baiju在金融业发展,Vlad则继续深造。 2008年雷曼兄弟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在美国、甚至全球金融业掀起金融风暴,生活不顺的Bhatt说服了Tenev辍学并一起创业。在创立Robinhood之前,两人之前已经创立了2间公司。 直到2011年9月,发生了“占领华尔街”事件,示威者占据纽约金融重要地带华尔街,表达对大公司的政商勾结影响美国政治及民主的不满。 对于“占领华尔街”事件,Tenev表示可以理解示威者的不满与忿怒,但深信科技与创新的他,更倾向于用科技来解决问题。 他们认为,金融界亟需一个重大改革,因为旧金融体系把有价值的信息锁起来,让大户有机会先掌握资讯,这种信息传播的不平等,造就富者更富,散户永远落在后头。 随着科技的进步,Tenev和Bhatt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应该被解放、公开和免费的。 2013年,Tenev和Bhatt决定把原本的软件公司变成副业,全心全意开发在线交易平台,取名Robinhood(罗宾汉)的原意是源自“提供人人有机会进入金融市场的通路,而不是只有富者”的理念。 新手上路零难度 单凭这个想法,Tenev和Bhatt从种子基金筹得了300万美元,当时他们设立了网站,里头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句话:“You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