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CEO David Cote:公司没订单 为何我选择不裁员?

金牌CEO David Cote:公司没订单 为何我选择不裁员?

说起霍尼韦尔国际公司(Honeywell International)这家公司,这是一家发源自美国的多元化高科技和制造企业。在全球,霍尼韦尔的业务涉及航空产品和服务、楼宇、家庭和工业控制技术等,市值高达1399亿美元,是全球100大最值钱的公司之一。 但事实上,早在10余年前,霍尼韦尔曾经历一段很长的艰难时期,公司一度没钱出粮。令人惊奇的是,当时的CEO大卫高德(David Cote),却坚持不裁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大卫高德2002年刚加入霍尼韦尔时,公司刚刚走过一段艰难时期。1999年,在与联信公司(Allied Signal)合并后不久,它又并购了一家公司Pittway。3家公司的企业文化难以兼容,导致霍尼韦尔多次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目标, 而且还公布了累计80亿美元的资产减计。 尽管在化工行业屹立100多年,霍尼韦尔却从未正视过环境责任问题。4年的时间里,公司更换了3位CEO,大量管理人员跳槽。由于管理者选择压缩投资来增加利润,公司没有任何新产品储备。 大卫高德说,原本在数年的改革下,公司业绩有所改善。但到了2008年9月,公司业务开始出现逆转。一夜之间,大量订单被取消,也没有新的订单进来。 “形势很快明朗化,美国进入了经济衰退期,而我们作为大型工业企业,将要面临业绩疲软的状况。在我们的业务组合中,仅有防务、航空航天和节能业务状况良好,其他部门均呈下滑趋势。” 人力成本 占公司总成本30-40% 大卫高德说,像霍尼韦尔这样的公司主要有两大成本: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在经济衰退期,原材料成本会随大势下跌。 当订单少了,自然买的原材料也少了。然而,削减人力成本则更为困难。 他指出,在一家工业企业,人力成本通常占到了公司总成本的30%-40%。企业往往会采取“重组”的方式:比如它们会裁掉10%的员工来减支增收,进而让企业发展下去。 “在2008年至2009年期间,我们的确也做过重组,但我从不喜欢这种应对危机的方式。因此,我们就必须确保在此期间做出的任何重组决定都是永久性的,并且不会在经济复苏后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反弹。换句话说,这一重组并不仅仅是用于应对危机,更要有利于公司长期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大卫高德:“当我的领导团队开始寻求解决之道时,我们不断思考停薪休假的可行性。传统的思路是,由于停薪休假会给全体员工带来冲击,损害每一个人的士气、忠诚度和留职意向,因此,你最好解雇一小部分工作能力差的人。” 但大卫高德的最终决定不同寻常,而是以停薪休假,取代解雇方案。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会采取一些不同的做法。但总体而言,我们决定采用停薪休假而不是裁员这一做法是成功的。” 裁员隐性代价很大 大卫高德指出,他当时更倾向于停薪休假这一方案,原因主要有几点:多数管理者低估了裁员带来的破坏性。 第一,它会让全公司员工在至少一年的时间里感到震慑。第二,管理者还往往高估了裁员所能节省的成本,误判了形势。 “毕竟无论经济是缓慢回升还是V型复苏,公司若想要为随时可能到来的复苏做好准备,停薪休假正是应对方案之一。” 大卫高德分析,要想理解其中的道理,要先看一下裁员的真正后果。平均每一位被裁掉的员工将获得相当于6个月薪酬的离职金。因此,企业其实需要在6个月之后才能开始省钱。 经济衰退期通常持续12至18个月,在这之后,市场需求增加,显然,公司在大规模裁员后的一年左右又要再次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