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师白手起家创办防晒品牌 如今品牌估值7亿美元!

美国老师白手起家创办防晒品牌 如今品牌估值7亿美元!

“美国每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曾被确诊皮肤癌。但好消息是,使用防晒产品,能够大幅降低患上皮肤癌的几率。” 这句话,是美国公司Supergoop!的经典广告语。 说到Supergoop!这家专注于防晒产品的著名美容品牌,该品牌是于2005年由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的Holly Thaggard一手创办。 朋友患上皮肤癌 令她意识到防晒的重要性 Holly Thaggard在创办Supergoop!之前的职业背景与美容和皮肤护理领域无直接关联。她曾经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专注于幼儿教育。之所以创办Supergoop!,一切始于她个人的经历。 “早在2001年,我有一个好朋友患上了皮肤癌。那件事对我来说相当震撼。同时我也强烈意识到,美国人并不注重防晒。市场上就算有出售防晒产品,但都存在很多不安全的成分。” 于是Holly Thaggard决定在防晒护肤领域深耕。她决心创造出一种安全而高效的防晒产品,帮助人们保护自己的皮肤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因为,皮肤癌是所有癌症中,最能够靠人为预防的病症。” 2007年正式成立Supergoop! 2007年,她成立了Supergoop!,并推出了自己的防晒产品线。公司的名称"Supergoop!"是一种有趣的方式,传达了产品的防护性质,同时也有一种轻松和幽默的氛围,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防晒。 Supergoop!的产品以其清爽的质地、抗氧化成分和广谱SPF(防晒因子)而闻名,它们适用于各种肤质和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品牌发展壮大,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并在美容产业中取得了成功。 直到2021年12月,美国著名投资管理公司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以约7亿美元估价,收购Supergoop!大部分股权。 Supergoop!的成功,也少不了名人效应的加持。而这位名人,就是家喻户晓的俄罗斯网球运动员Maria Sharapova。 Maria Sharapova是Supergoop!品牌的忠实支持者。她的网球生涯中,一直在使用Supergoop!的防晒产品。她受访时说过:“我一开始是在Sephora发现Supergoop!这个品牌的防晒产品。我很喜欢它的配方,因为唯有使用这个产品,我在球场上不会感到眼睛刺痛。 尤其是在烈日和高温的照射下。” 也因为如此,Maria Sharapova后来也成为了该品牌的合作伙伴之一,共同推广防晒产品的重要性。这一合作有助于Supergoop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曝光和认知。 Supergoop!创业期间,曾面临不少挑战,其中包括:...
Mary Kay高管创办男性护肤品牌 公司最终成功以近1亿美元售出!

Mary Kay高管创办男性护肤品牌 公司最终成功以近1亿美元售出!

除了女性有爱美的权利,男性也有爱护个人形象的权利。早在20多年前,市场上遍布女性护肤产品,但男性护肤品牌却寥寥无几。 当时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高端品牌,符合现代男性的护肤需求:能够快速护肤,但又要避免过程过于太繁琐耗时。 有鉴于此,就职国际护肤企业Mary Kay Cosmetics的两位同事-Curran Dandurand和Emily Dalton嗅到了商机,萌生了自创男性高端护肤品牌的念头。 Mary Kay高管自立门户  3人共创Jack Black Skin Care Curran Dandurand当时本是Mary Kay Cosmetics的高管,但说干就干,两人依然果断离职,开始了创业大计。两人还带上Curran Dandurand的丈夫Jeff Dandurand,3人踏上了创业之路。 2000年,3人联合创办了男性护肤品牌Jack Black Skin Care。 从一开始的天天害怕接不到单,都后来在短短几年内,Jack Black...
他靠创办飞机租赁公司致富”如今77岁身价41亿美元”

他靠创办飞机租赁公司致富”如今77岁身价41亿美元”

在创业历程中,有极少数的人以其坚韧不拔和对激情的追求,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故事。 史蒂文·乌德瓦-哈齐(Steven Udvar-Hazy)以他对航空业的热爱、毅力和机会洞察力,创办了Air Lease Corporation(ALC),成为了航空租赁业的巨头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ALC的故事,以及史蒂文·乌德瓦-哈齐如何克服了众多挑战,实现了业界的巅峰。 自幼对飞机有浓厚兴趣 史蒂文·乌德瓦-哈齐的航空梦想始于他年幼时期。他的父亲带着他去参加一次航空展览,激发了他对飞机的浓厚兴趣。尽管他在十二岁时从匈牙利移民至美国,面临了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但他对航空的热情帮助他融入了美国文化。 他经常在机场度过数小时,观察飞机,与机场员工交谈,甚至悄悄进入控制塔。这种激情成为他的痴迷,也成为了他未来事业和成功的基础。 尽管他的父母对他的航空热情有不同的看法,但他从未放弃。从小时候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到在高中时收集航空时刻表并分析航空公司的航班表,乌德瓦-哈齐对航空的痴迷不断增长。 他的决心和反叛精神,最终让他为一家小型航空公司创建了一个全新且更有效的航班时间表。 有时候,我们的努力和想法可能不会立刻被他人认可或重视。乌德瓦-哈齐为一家航空公司创建了一份优化的航班时间表,但遭到拒绝并被公司驳回。 然而,几个月后,他发现该航空公司采纳了他时间表的80%,却未承认他的贡献。 尽管没有从中获得经济利益,但这一经历让他意识到他可以为航空业增加价值。这展示了坚持和相信自己能力的重要性,即使其他人最初可能不认可或赏识。 史蒂文·乌德瓦-哈齐的资源和决心最终使他成功地获得了与爱尔兰国际航空公司(Lingus Airlines)的咨询工作。尽管当时还没有互联网,并且他只有20岁,乌德瓦-哈齐采取了主动行动,研究了这家航空公司,制定了提案,并发送了电报以引起他们的注意。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Lingus公司认为他的想法富有创意,并邀请他前往都柏林进一步讨论。尽管因为他的年轻而感到惊讶,但乌德瓦-哈齐广泛的知识和准备打动了高管,使他迅速被聘用。 年仅20岁赚入天价佣金 尽管只有20岁,史蒂文·乌德瓦-哈齐的咨询公司成功地与航空公司如爱尔兰国际航空公司和新西兰航空公司(Air New Zealand)签下了有利可图的交易。这一交易是卖出一架洛克希德·伊莱克特拉飞机给新西兰航空公司,从而为他赚取了1968年的5万美元佣金,相当于今天的50万美元。 这笔交易超过了乌德瓦-哈齐的父母一辈子所见过的任何交易,突显了航空业取得成功的潜力。这也强调了抓住机会的重要性,即使年纪轻轻,也能通过有效的谈判和业务发展获得显著的财务回报。 尽管史蒂文·乌德瓦-哈齐在咨询业务中赚取了大量资金,但他也坦言创办自己的航空公司是他有过的最愚蠢的主意。他必须应对许多官僚主义问题,包括向加利福尼亚州公用事业委员会申请和应对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问题。 运营一家航空公司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高度要求的业务。史蒂文·乌德瓦-哈齐的经历突显了导致困难和财务风险的众多因素。从与人员、法规、燃料、机场和预订打交道,到不可预测的天气条件,经营一家航空公司需要不断关注和问题解决。固定成本,如保险、租金和飞行员工资,进一步增加了财务压力。尽管乌德瓦-哈齐最初打算提供一种价格实惠的交通选择,但他意识到从中真正获利的是飞机租赁公司。 这一认识让他决定永远不再成为一家航空公司运营者,而选择在其他方面与航空公司合作。总的来说,这个故事强调了航空业的复杂性,以及在冒险进入这样的企业之前仔细考虑财务可行性的重要性。 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创业者的经验...
他以区区5000美元创业开的Printing Shop 最后为何成功以24亿美元售出?

他以区区5000美元创业开的Printing Shop 最后为何成功以24亿美元售出?

来自美国洛杉矶的Paul Orfalea,出生在一个富有创业精神的家庭,他的父母教育他要有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成为一名雇员。他的早期生活经历也为他的创业生涯埋下了伏笔。年轻的Paul Orfalea曾经有一摊蔬菜生意,他在那里买卖农产品,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做生意。 然而,Paul Orfalea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一次蔬菜生意的失败后,他感到很沮丧。但正是这次失败成为了他成功的跳板。在那个时候,他注意到了一台影印机,他看到了它作为一种通信工具的巨大潜力。尽管那时的影印技术还不够成熟,但Paul Orfalea相信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机会。 于是,Paul Orfalea决定要做点什么,他决定开一家影印店。他向银行贷款了5000美元,用他父亲的签名作为担保,然后在圣巴巴拉市中心租了一个小小的店铺,只有100平方英尺大。他的影印店取名为"Kinko's",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他听到的夏威夷词汇,意为"奇怪"或"不寻常"。 1970年Kinko's开业 1970年,Kinko's 开业了,但起初并不如Paul Orfalea所愿。他面临着来自大学图书馆的竞争,因为那里提供免费影印服务,而且价格更低。但Paul Orfalea并没有气馁,相反,他降低了成本,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吸引了更多的客户。 他相信,排队等候的人意味着金钱,于是他用借来的钱购买了更多的影印机,继续扩展他的业务。 Paul Orfalea的创业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决心最终让Kinko's取得了成功。他的影印店成为了学生和社区的宝贵资源,提供了便捷的24小时服务。他还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合作和共同所有权模式,鼓励店铺的合作伙伴积极参与,确保了业务的成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Kinko's不断扩张,成为备受欢迎的品牌。即使在面对竞争时,Paul Orfalea也坚持了他的原则,始终关注客户需求,并将Kinko's定位为可靠的24小时解决方案。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也是坚韧、创新和对客户的奉献的典范。 FedEx以24亿美元收购Kinko's 最终,Kinko's大获成功,以至于FedEx在2004年收购了这家公司,交易金额高达24亿美元。 在公司售出之前,全球已经拥有超过1000家分行。 Paul Orfalea的创业精神和对机会的敏锐洞察力改变了印刷和复印行业,同时也影响了许多创业者,激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Kinko's成功的关键1:员工共同所有权模式 Paul...
Lego曾在1998年差点破产垮掉 是他令集团转亏为盈 品牌估值冲上118亿美元!

Lego曾在1998年差点破产垮掉 是他令集团转亏为盈 品牌估值冲上118亿美元!

相信大家都听过Lego(乐高)积木。虽然你未必玩过,但肯定听过。 作为全球第一大玩具公司,Lego一个这么有品牌影响力的一家公司,偏偏在20世纪初的短短几年之内差点破产垮掉。这是为什么呢?后来又是如何起死回生,甚至重返高峰呢? 首先,来回顾一下Lego的历史。回顾1932年,丹麦的木匠奥勒·克里斯第森开办了一个玩具作坊- “LEGO”来自丹麦语“LEg GOdt”,意为“玩得快乐”。 申请30年专利保护 后来奥勒的儿子哥特弗雷德通过10年的研发,研究出经典的塑料积木“凸起+孔”结构,并在1958 年申请了30年的专利保护。 好景不常在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快速发展,Lego的好日子戛然而止。Lego 1988年专利到期,各种廉价的仿乐高积木合法地进入市场。 90年代末期,电子产品进入千家万户,游戏软件抢夺了大批积木的核心消费者。 于是就在1998年,Lego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亏损,亏损金额到 4780万美元。同年乐高解雇了近1000名员工,这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这两件事表明Lego已跌入谷底。 Lego迎来救星Jørgen Vig Knudstorp 经过数年的萎靡不振,Lego迎来了一名救星,他就是丹麦企业家Jørgen Vig Knudstorp。他在2004年成为Lego集团的CEO,并在之后的10年间领导了公司的重建和转型,使Lego成功转亏为盈,重新站稳在玩具行业的领导地位。 在加入Lego之前,Jørgen Vig Knudstorp拥有经济学学位,曾在咨询领域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在1998年加入Lego之前曾在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 & Company)工作。这些经验为他后来在Lego集团的领导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商业基础和战略眼光。 在Jør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