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Press如何霸占全球43%网站的后台操作?

WordPress如何霸占全球43%网站的后台操作?

在互联网时代,搞网站的人一定听过WordPress,它是现今全网络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平台,因为在目前前1000万个顶尖网站当中,有超过40%的后台操作系统,都被WordPress霸占。 有人形容WordPress的母公司Automattic,是一家神奇的公司;而神奇背后的缔造者就是Matt Mullenweg。 又是一个辍学生成功创业的故事 今年才38岁的Mullenweg,是一名大学辍学生,又多了一个半路辍学、创业成功的科技企业家的人版。他最受肯定的贡献就是创建了供免费使用的开放源码软件(open-source)内容管理系统WordPress。 没在休士顿大学完成学业的Mullenweg,于2004年到2006年期间,曾在全球第八大网络媒体公司CNET Networks打工。 在2000年的千禧年代,社交媒体还没有像现今这样把大部份网民都“集体精神绑架”的时候,博客(Blog)是许多网络创作者觉得很酷的事。 早在2003年,热爱博客的Mullenweg,自愿为一个约有 2000 名博客的平台B2/cafelog编码,直到某天,该平台的开发人员在一夜之间消失了,让他们这群编码志愿者程序员失去了一个项目。 Mullenweg在博客社区里号召其他人一起创建一个新的开源博客平台,而来自英国的Mike Little回应了他的号召,两人成为伙伴并且一起让WordPress 诞生了。 深受独立博客喜爱 谁料才推出一年,WordPress 就迎来重大突破,因为它当时的其中一个竞争对手开始向用户收费,使大量博主转用WordPress,使到用户顿时爆增。 WordPress是一个使用PHP语言开发的博客平台,用户可以在支持PHP和MySQL数据库的服务器上建立自己的Blog;所谓开放源码软件,就是指任何想要做出贡献的人都可以免费开发代码,因此WordPress深受全球独立博客使用者的喜爱。 大约在2005年,尚在CNET Networks打工的Mullenweg向他的雇主推荐了WordPress,但却吃了闭门羹。于是他决定独自打天下,组建公司Automattic。 崭露头角成风云人物 自2006年开始,Automattic的团队逐渐扩大,也开始筹资;Mullenweg本人也崭露头角,在2007年获“PC World”遴选为50位网络风云人物之一,当年才23岁的他,也是榜中最年轻的那一位。 2009年,他也获得电力杂志点名为“博客王子”,当时WordPress网站的浏流量的增幅已超过Google博客服务的增长速度。 从2003年到2009年,短短6年间,博客从当时被认为是“一种过去趋势的神话”,到WordPress不断过关斩将,转型前进。...
濒临破产老品牌,如何起死回生?

濒临破产老品牌,如何起死回生?

2001年,百年老品牌金宝汤公司(Campbell Soup Company)陷入了重大危机,业绩猛跌、股价插水,整个企业似乎可以用自由落体来形容下坠的劣况,员工士气也十分低落。 由Joseph A. Campbell与Abraham Anderson于1869年创办的金宝汤公司,在历经百年沧桑后,管理系统几近崩溃,公司濒临破产,似乎走到了悬崖处摇摇欲坠。 就在这个时候,公司的一个策略,令金宝汤这个品牌起死回生,那就是聘请了Doug Conant这位空降部队担任总执行长。 面对十面皆有埋伏的Conant,如何用他自创的领导风格,来拯救这家百年老企业? 关键词就是:多元化、包容! 罐头包装 百年不变 翻开金宝汤公司的历史,这家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公司,曾经成功掀起喝汤文化,从开始时生产罐头番茄、蔬菜、果冻、汤、调味品、肉酱等,到后来该公司发明浓缩罐头汤,由于制作方便及售价便宜,使原本不流行喝汤的美洲、欧洲,也爱上这个罐头汤。 金宝汤非常具特色的红白色罐头包装纸,由1898年沿用至今未更改过。 该公司是当今美国首屈一指的罐头汤生产商,现今产品已多样化及畅销全球120国家及地区,是全球第一百大品牌。在美国,似乎95%家里的厨房都肯定有一样金宝汤公司的产品。 截至2021年财年,该公司的净销售额报85亿美元! 回望过去,如果未能及时化解2001年那场危机,可能也没有今日辉煌的百强企业。 裁员400人 杀掉士气 未接任金宝汤公司总执行长一职前,Conant是在另一家食品公司Nabisco Foods Co任职。 金宝汤公司自上世纪1970年就开始走向国际化,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唯自1990年代末期,公司就开始陷入困境,由于前任管理层决定提高价格,恶性循环下导致产品销量迅速下降,市场价值下降了一半,使股价也从高峰下挫。 致命的是,前任管理层因为眼见财务状况吃紧而大刀阔斧裁员400人,此举杀伤力极大,对外公司的销量与股价已面对极大压力,对内则因为裁员令到剩下的2万名员工也士气低落。...
微软开价120亿美元都买不到的Discord,到底有多大潜力?

微软开价120亿美元都买不到的Discord,到底有多大潜力?

“元宇宙“这个名词尽管早已存在,但更多人却因为面子书宣布母公司易名为Meta Platforms后,才真正开始注意元宇宙。 当我们都以为Mark Zuckerberg占了先机,一个蓬勃发展的“元宇宙世界”原来早就已经在市场中占一片地站,这家叫做Discord的公司, 才是真正的“原生元宇宙”。 简单来说,Discord是一款专为社群设计的免费网络实时通话软件与数字发行平台,以游戏起家的社交平台,Discord也迅速吸引不同领域的用户,谈论的话题包括书籍、音乐、艺术,用户之间可以在软体的聊天频道通过讯息、图片、影片和音讯进行交流。 有别于一般通讯软体群组,用户可以架设自己的伺服器,而伺服器拥有者可以在里面中创建自己的社群。它,像是一个第3代网络 (简称Web3)接口。 从2015年创立至今,Discord现今估值已达到150亿美元,每月活跃用户多达1.5亿人。 到底百亿Discord是如何炼成的? 这个故事必须从创办人Jason Citron讲起。 13岁即自创电脑游戏 出生于在1984年的Jason,在 13岁那年就已经成功制作了自己的电脑游戏,他所创办的第一家电脑游戏公司OpenFeint,也逐渐演变成手机游戏玩家们的社交网络平台。 2011年,他把OpenFeint以1.04亿美元脱售以后,用这笔资金在隔年再创立了游戏开发工作室 Hammer & Chisel。 但是Hammer & Chisel于2014年发行的第一个游戏 Fates Forever,并没有受到热烈欢迎。这一盘冷水从Jason头上淋下去,却触发了他另一个点子;那就是为游戏开发人员创建更好用的聊天软件。 在团队研究开发Fates...
因為他,万事达卡市值翻10倍

因為他,万事达卡市值翻10倍

加密货币、电子钱包、数码转账……这些都将是信用卡公司的终结者? 在彭安杰(Ajaypal Singh Banga)长达10年的带领下,万事达卡(Mastercard)从一家信用卡公司,转型为以科技、创新、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为导向的公司。 彭安杰以他独特倡导的“仁商”(DQ,Decency Quotient)来管理这间全球最大型企业之一;他,究竟是什么来头? 成立于1966年的万事达卡,是一家由全球2万5000多个金融机构组成的金融服务公司,全球信用卡发卡量市占第二,仅次于威世卡。近年来,万事达卡积极转型为支付科技公司,截至2022年3月份市值达3233亿美元。 不想一生都只待在印度 1959年出生于印度浦那市(Pune)的彭安杰,毕业于德里大学(Delhi University)经济学学士,并在之后于印度管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完成工商管理硕士课程。 翻开彭安杰的职涯记录,他一直都服务于跨国企业,可谓为企业界明星专业管理人之一。 首先是于1981年 加入印度雀巢,并在这家公司服务了13年,在这段职涯中,他负责过销售、行销、产品管理等职务。 1994年,彭安杰 加入印度百事,并带领印度百事推动肯德基和必胜客在印度特许经营权快餐业务的发展。唯他在印度百事只工作了两年,因为爱接受新挑战的个性,从基因里呼唤他,不要一生人都只待在印度,而是应到世界各地体验生活。 于是1996年他进入花旗集团,曾任职欧美、中东区高管,并于2008年成为花旗集团的亚太区总执行长。 离开服务了12年的花旗集团,彭安杰在2009年加入美国万事达卡公司任职总营运长,并于隔年升迁为总执行长,直至2021年转任执行主席至今。 空降上任后的挑战 由于笃信锡克教(Sikh),彭安杰头上总戴着黑色“头巾帽”(turban),让他在各大国际金融会议中更显独特。 彭安杰的父亲是一名军官,自小因为跟随父亲被派往各地军营,也训练了他适应能力强、勇于面对挑战及跨出舒适圈的个性。而父亲以尊重和开放态度对待每个人的处事作风,也深深影响了彭安杰的企业管理风格。 2010年7月,他以“空降部队”身份成为万事达卡总执行长,上任的首个挑战就是如何服众?他深深明白,要组成一个高效的精英团队,首先必须消除彼此的疑虑及建立信任。 曾在数家跨企任职高管的经验告诉他,设立目标方向策略并不难,最难的是在人心,只有在上下齐心之时,才能快速有效推动并达成目标。...
从1万至1亿,这对夫妻当初只想筹教育费!

从1万至1亿,这对夫妻当初只想筹教育费!

“企动人心”曾经分享过许多鼓动人心的创业故事,大部份故事主人翁都是对自己创业的领域充满热情,因为喜欢某该样事物,于是倾入所有心思去把它发展成一门事业。 今天的故事主人翁却有点不一样。 话说这对夫妻原本只是想为孩子筹教育经费,又碰巧在网络上看说卖水壶玉米(kettle corn)是很好的第二收入,于是夫妻俩就在街边摆起摊位卖玉米……卖下、卖下,他们竟然卖出百万业绩,最后成为美国知名健康零食品牌! 说的就是Angie's BOOMCHICKAPOP的联合创办人Angie与Dan Bastian。 事实上,尼尔森零售数据告诉我们,美国零食销售收入一直稳健成长,截至2022年预计将达1049亿美元,而不增添任何调味剂、色素等的健康零食,更是更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尤为重视,健康零食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是今后发展趋势。 初衷只想筹教育费 时间回到2001年,身为护士助理的Angie,与任职教师的丈夫Dan,育有两位3岁及5 岁的小孩,夫妻俩在苦思如何更有效存到孩子未来的大学教育费。碰巧Dan在浏览网站时,看到有关报导指销售水壶玉米是很不错的外快。 于是他们投入了1万美元购买器材,在住家社区临近的展场或赛事场地摆摊子卖玉米。为了与众不同一些,Angie制作了咸甜口味的健康玉米,并且带着孩子一起去摆摊子,他们觉得这个周末家庭活动不但可以赚钱,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从中教会他们付出与回报的工作价值观。 同时,身为妈妈的Angie很强调健康,因此她希望零食如玉米,是不增添调味剂及色素的健康零食,不担心停不了口的孩子会吃坏身子。 逐渐地,Angie与Dan也开始在当地超市门口经营水壶玉米摊子,并且慢慢迁入商场内。 不出几年时间,以Angie命名的玉米连锁摊子Angie's Kettle Corn,开始建立起来,销售表现愈加鼓舞。 接单接到来不及 到了2007年,Angie's Kettle Corn事业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面积达2200平方尺的生产设施,但依然出现接单接不及,供不应求的情况。 他们开始意识到需要筹资,以取得足够的营运资本,那才可扩大生产线及把生意做大。但是向多家银行询问后却遭到拒绝。 后来两人想起他们孩子保母的丈夫,是当地一家银行的分行经理,于是通过后者的援助,Angie与Dan终于取得银行贷款及政府对小型商业援助的融资配套。 Dan说,很欣慰两人及时展开筹资的行动,一切都水到渠成,赶上公司的扩展计划,及捉住了好时机。...
1.25亿书友 堆砌出黄金屋

1.25亿书友 堆砌出黄金屋

我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今日的企动人心故事主角Goodreads的创办人Otis Chandler,就是因为爱看书,同时拥有了黄金屋和颜如玉。 他因书结缘,把老婆Elizabeth Chandler娶回家一起创业,最后还成功把企业滤脱售给亚马逊。 从2006年在家中的客厅创业,到最后用户人数上亿,他的致胜工具只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二度创新,然后持之以恒。 Goodreads是什么? Goodreads是一个以推荐阅读书籍为主的社交网站,不但让用户从强大书库中寻找想看的书、进行注解、引用,还可以分享书评。在登记成为用户后,可注册自己的图书馆目录及阅读清单,还可以创建推荐书、民意调查、部落格及讨论会的群组。 书中自有颜如玉 Otis与Elizabeth自大学时期就认识,毕业后Otis在一些线上业务公司任职程序员,Elizabeth则是一位新闻从业员。由于两人都是爱书之人,经常交换读后感及互相推荐书本,所以话题特别多。 有一次,Otis在浏览朋友的书柜时,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为爱书之人创建一个可以让人打评曾看过的书的平台。 但是一位同事就告诉他“只是针对书友的市场并不大”!但是不甘心的他却固执得很,决定要去创立一个社交阅读与书评推荐网站,以证明以上的讲法是错的。 于是2006年12月,Goodreads就成立了,这个网站的出现就是要解决一个出版商面对的问题----如何更有效地推荐读者“可能会喜欢的书”。 Goodreads的开始就是这么简单,一位书友抱着 “为更多书友有效推荐更多好书” 的初心,Otis就在他位于洛杉矶的公寓内开始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没有任何预定的商业模式,没有任何员工,只有后来加入成为他伙伴的Elizabeth。 在开始营运的首年,他们并没有任何正规的创业资金,但书友自然有凝聚的力量,在截至2007年年底,Goodreads已经拥有65万名会员,并且有1000万本书在清单内。两人也获得天使投资者的75万美元。 改善用户体验 更精准推荐 到了2009年,Goodreads开始吸引风险投资圈的注意,获得True Ventures 的200万美元。 Otis与Elizabeth就以这种小刀锯大树的方式慢慢经营,在启业后的3至4年后,Goodreads就开始有获利。 有了资金以后,Otis更着重于改善用户体验,因此在2011年收购具有人工智能书本推荐软体公司Discovereads,以改善Goodreads平台内的演算法,达到更精准推荐。 当一位用户为20本书给出五星评级后,Goodreads就会依据这些数据来展开推荐。 正如Otis所说,出版业者在帮读者挑选好书的过程中面临挑战,Goodreads的出现正好补上这个市场缺口。...
创业7年才开第一张单,他是怎么坚持下去?

创业7年才开第一张单,他是怎么坚持下去?

企业家们,你是否还记得当年创业的时候,第一次成功开单的兴趣心情?你第一次取得销售,是开门做生意后多久的事情?是不是第一天打开门做生意就成功开单? 如果是的话,你比多功能工具组合的开山鼻祖Tim Leatherman幸运多了!因为Tim在创业后的第7年才成功开出第一张单,数额是175美元! 埋头苦钻研 8年见春天 1975年,毕业于机械工程系的Tim,与妻子到欧洲展开毕业旅行,由于旅游经费不多,这对新婚夫妇用了300美元购买一辆旧车菲亚特(Fiat)。旅途上,这辆老爷车给了他们许多问题,经常抛锚出状况,迫使Tim不得不善用自己机械工程的知识与技巧来修车。 这个旅途修车经验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是否可以有一个便捷的多用途工具组合,可以让人们以后在户外活动遇到类似的麻烦时,得以帮得上忙。 就这么一个想法,Tim决定要研创一款口袋生存工具(Pocket Survival Tool,PST)的原型。他借用亲戚家的车库做工作室,原本以为这只是几个月的事,没想到却是3年后的事,除了研发原型还要申请专利。 在他终于成功申请专利后,在往后的3年多里,他也面对了无数的挫折,向许多企业推销吃了许多闭门羹。当他向刀具公司推荐产品时,对方会认为他发明的是一种工具;当他向工具公司推荐时,工具公司又认为这只是一个小工具。 无论是刀具或工具公司,都对他研创的生存工具组合没有兴趣。 10年销量 翻倍复翻倍 直到1983年,Tim与大学同窗Steve Berliner合作,通过邮购目录(mail order catalogues)销售手法,才成功接到第一个订单。同年,他们成功售出200个工具。 默默耕耘8年后,Tim终于以自己的姓氏Leatherman成立了公司,取名Leatherman Tool Group。 第一把问世的Leatherman万能工具,无法在质量、耐用性、精密度与做工精细方面,制定的标准都非常高。 产品素质强,加上找对市场,Leatherman工具的销量在隔年马上冲上3万个,取得68万美元,此后业绩表现逐年倍增,包括在1985年售出7万个工具、1986年售出16万个工具。 从1983年至1993年的10年间,Leatherman工具的年度销量从200个猛增至100万个,年复成长率达到50%。 随着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在1997年9月订购Leatherman工具的PST...
把揶子变零食,创出“泰”美味!

把揶子变零食,创出“泰”美味!

如何把文化深耕、与“吃”的文化连接起来,再从中拼出商机? 在美国长大的泰裔兄弟Vincent 及 Andrew Kitirattragarn,就以自身独特的成长与文化背景,塑造了亚洲风味全天然零食品牌 Dang Foods。 把亚洲人喜欢的口味完美结合了西方人喜欢的零食口感,Dang Foods的烤椰子片在美国大卖,短短10年间成功颠覆味蕾,生產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零食,令这个“泰创意”企业年业绩破千万美元! 创业缘起泰式生菜包 出生于在美国居住的泰国华裔家庭里,Vincent与Andrew兄弟俩的成长时期经常穿梭于纽约及曼谷两个城市之间,因此饮食习惯都受到两个不同地方的文化影响,比如亚洲人的主食米饭、粥,与泰式口味的迷迭香鸡扒,再配搭上麦当劳(McDonald's)招牌美食McNuggets。 Vincent从小的梦想就是在美国开设泰国餐厅,希望把泰式风味美食推广给更多美国食客。 2011年,他决定向梦想迈进,尝试在纽约开设快闪餐厅(pop-up restaurant),并且有他妈妈这位正宗泰餐军师的指导下,事半功倍。 由于要烹制泰式生菜包(Thai Lettuce Wraps)需要放烘烤椰子片(toasted coconut),他苦寻了美国许多地方都没有销售,唯有亲自烘烤椰子片。在经过他室友们做“白老鼠”试食后,都被椰子经烘烤后散发的香气所吸引着,加上恰到好处的调味及清脆的口感,出乎意外的大受好评! 这次的无心插柳也成了Vincent的创业机缘,萌起推出烘烤椰子片零食的念头。藉着他曾是永续科学研究员的人脉,他认识一些生产健康天然产品的公司,再善用他家族网络在泰国寻找椰子片产商,于是水到渠成顺利生产了他理想中的健康美味烤椰子片。 融合东西方零食 泰创意 2012年,Vincent决定把生意做大,以妈妈的小名Dang(แดง)做为品牌名字Dang Foods,推出烤椰子片零食,主打亚洲风味全天然零食的路线。 Vincent的弟弟Andrew,也随后在2013年加入Dang Foods,两兄弟坚持的理念就妈妈的“泰好吃”秘方发扬光大,并且以自身美国泰华裔的独特性,把亚洲与美国口味的精髓融合在一起,让椰子这个原料制作成西方人喜爱的“薯片”口感。...
63岁高龄二次创业,为何他会一直成功?

63岁高龄二次创业,为何他会一直成功?

英语有句谚语说“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译成中文是”好奇心会害死一只猫”,有好奇心不是很好吗?为何会惹来杀身之祸? 其实这句谚语的原意是旨在警告人们,会可能因为不必要的调查或实验,为自己带来危险,并警戒人们不要过分好奇,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但是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名人都推崇人要有好奇心,比如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曾说过:“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发明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今天” 企动人心”要分享的是一位连续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故事,他就是闻名Discovery Channel 的创办人John Hendricks。 Hendricks正因为自己强烈的好奇心,开启了探索的欲望,还最爱鼓励人家发白日梦,因为他觉得好奇心跟白日梦正是我们的热情所在! 他不但成功创建全球最大的纪录片节目频道,还成为全美最大传播媒体,更选择在63岁的高龄二次创业,成立纪录片流媒体平台Curiosity Stream。而他成功的秘诀就是好奇心? 看节目涨知识 或者你爱追剧,又或者你爱看电影或综艺,但有不少人视纪录片为精神食粮,当中Discovery频道算是其中一个全球最广为人知的纪录片媒体。 Hendricks出生于1952年,并于1974年完成历史系大学学位。身为历史系本科生,他常在想,如果有一个频道只专注播放精彩的纪录片,比如探讨科学、历史、医学各种主题,资讯丰富又有娱乐价值,那将会非常吸引像他一样有好奇心的观众,每天都可以通过看节目涨知识。 虽然对电视节目制作一窍不通,但他却异常自信,自己去研究有关有线电视、卫星通讯、内容采购、企划案规划等等。由于当时美国政府开放有线电视执照,他在1982年成立了取名Cable Educational Network的公司,并取得有线电视执照,一家仅专注制作纪录片的公司。 由于收看率很好,Cable Educational Network在首年就吸引了超过15万名订户,3年后,Hendricks获得美国投资机构Allen &...
做对一件事,业绩一夜之间翻3倍!

做对一件事,业绩一夜之间翻3倍!

女人都是喜欢买、买、买,但是衣柜里总是少了一件衣服? 美国有一个由一位白领族创办的上班服品牌M.M.LaFleur,就是解决许多上班俪人天天面对的烦恼----“今天穿什么”? 从负资产到年赚千万,创始人Sarah LaFleur 做对了一件事,使业绩一夜之间翻了3倍,回客率高达70%;到底那是什么神策略? 拼命三娘不爱血拼 出生于1984年的LaFleur,是法日混血儿,自2006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后就进入职场,曾在数家大企业任职管理咨询,包括Bain & Co. 及TechnoServe,之后也在私募基金公司Starwood Capital Group打工。 压力山大的工作,让她每天的生活都头昏脑胀,也没多余时间及心思配搭穿着。常常因工作出差的她,最希望的就是衣柜里有一系列简单得体又大方的上班服,让她可以少烦一件事,出外见客时也穿得体面又吸睛。 别以为所有女人天生就是购物狂,其实也有一群忙碌的事业女性,对购物的兴致不强, 其中就包括LaFleur,对她这种“拼命三娘”来说,“血拼”绝对不是首选,有闲暇的时间都拿来休息睡觉。 但这并不表示她不在意自己的外表或者穿着,反之她是希望拥有符合上班女性的设计、质料防皱易清洗,方便携带出差的上班服。 相较于男性可选制式西装,当时市面上并没有希专业女性提供客制化、符合职场需求的服装,使更多白领女性每天平均花更多时间决定穿着。 不必再烦“今天穿什么” 2011年,当时27岁的LaFleur,决定创造一个针对上班女性痛点的服装品牌,解决许多女性 “今天穿什么” 的烦恼。由于并非修读服装设计,于是她与曾是Zac Posen品牌首席设计师的Miyako Nakamura,联合创办了M.M.LaFleur。 她们品牌的使命是“为现代又专业的上班女性,设计实际又品质优秀的服装”,因为她们相信“当更多女性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世界将更美好”,让“今天穿什么”不再是女性在工作日的烦恼,可以更专注工作的事情。 LaFleur与Nakamura是完美的搭挡,用Nakamura创业的设计点子,配合LaFleur以专注在衣服实用性的理念,裁制出好看又好穿的上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