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心血 换亿万身家,高龄创业 匠心经营

20年心血 换亿万身家,高龄创业 匠心经营

我们都很羡慕那些一夜爆富或者突然发财的人,但成功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天天坐着等榴梿跌的人,是不可能会突然咸鱼翻生!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位40 岁为理想出发而创业的故事,主人公就是Lynda.com的创办人Lynda Weinman,她的企业在她60岁那年,以15 亿美元天价脱售给LinkedIn。 从兴趣到变成一门生意 许多企业家的历路,基本上都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对某样东西或事物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Hobbyist);然后就是针对这件热衷的事,解决面对问题并做到最极致的匠人(Tinkerer);最后如果这个解决方法衍生成为帮助大部份人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他就会进阶成为企业家(Entrepreneur)。 全球第一台Apple Mac电脑于1984年推出,这让身为工程设计课程导师的Lynda深深迷上,觉得这个“玩具”太有趣了,还用来钻研网页图形(web graphics)。 出于自己是“果粉”(苹果粉丝),Lynda积累了很多心得与经验可分享,加上市面上网络编程书几乎全部都面向HTML程序员的,她毛遂自荐向出版商出版网页图形的书,唯却没获得赏识。 于是Lynda开始在杂志专栏上,连载刊际网络图形设计。 在此期间,Lynda收到一位专栏读者的来信,该位名叫Debbie的读者披露自己有一个网站叫debbie.com。这启发了 Lynda,可以设立自己的网站来供做网页设计教材,并以35 美元注册了 Lynda.com 域名。 Lynda后来与另一出版商合作,出版了网页图形设计界的第一本著作《Designing Web Graphics》,一推出即大卖,成为了畅销书。书中她皆以Lynda.com做为解说范例,于是著作大卖之余,也让Lynda.com博得许多免费宣传。 “地利”和“人和”有了以后,到了1995年,把完全沒有经商经验的Lynda推向创业的“天时”也到了,她和第二任丈夫 Bruce Heavin,以2万美元创始资金正式注册公司。 一个导师,一个设计师,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事业。 精心制作...
把最痛Moment变成创业灵感

把最痛Moment变成创业灵感

人生其中一个“最痛的Moment” 大概就是……失恋! 大部份人在失恋后,男的就找兄弟喝酒解闷,女的除了找闺蜜大哭一场,还很可能化悲伤为食量! 但是本期的主人公就十分厉害,竟然把失恋变成创业的灵感,充份体现灵感自于生活的精髓。 他,就是美国著名交友App之一Hinge的创办人Justin McLeod。 一讲起交友App,约炮、一夜情、外遇、假帐号……等一堆关键词都会浮现脑海。 随着科技的演进,交友App已演变成一门潜力无限的生意,每年全球营业额达到30亿美元。 可能你会认为,Justin最大不了不就是创造了另一个“约炮工厂”,但他的爱情故事却感人到上了《纽约时报》爱情专栏,还被亚马逊拍成连戏剧。究竟是什么回事? 交友App宇宙大爆发 1984出生的Justin,在纽约柯尔盖特大学 (Colgate University) 就读经济与政治科学时,就认识了女友 Kate Stern,女方因无法忍受Justin爱到酒吧喝酒的习性惯而跟他分手,3年恋情就此泡汤。 2006年毕业时,失去Kate 的Justin觉得生活像失去了方向,后来他到了哈佛商学院进修,也改掉了到酒吧的习惯。尽管到了2010年,他和前任分手已经4年,但还是无法走出来,更经常试图挽回这段感情。 但早已远赴他国的Kate,对他厌恶不已,与他断绝来往。伤心欲绝的Justin,为了填补感情上的空虚,萌起开发一款连接Facebook应用“认识朋友的朋友”的网上平台,取名“ Secret Agent Cupid”。 如果说当年Mark Zuckerberg开发Facebook是为了帮学院生结识异性,那Justin的交友平台是二度创新,再循环使用Facebook应用。 Justin从朋友和家人那里筹集了一些资金,与友人各出资1万2000美元,以2万...
当你说“市场饱和了”,那是因为你不懂得做差异化!

当你说“市场饱和了”,那是因为你不懂得做差异化!

如果有人告诉你“市场饱和了”,那你可以请他去看看美国的汉堡包市场。 在美国,汉堡包业者超过5万个,无论什么时候总有新的汉堡包餐馆正筹备开张,你说这是红海吗?但你可知道美国汉堡包市场年度价值可高达1150亿美元! 美国汉堡包的例子告诉我们,尽管市场再饱和,总有让新业者加入的空间,差别只是在于:你懂得做差异化吗? 今天“企动人心”要分享的故事不是美国汉堡包,而是美国最畅销高档婴儿推车UPPAbaby联合创始人 Bob Monahan与妻子Lauren Monahan的创业故事。 先来谈谈,婴儿推车的市场有多大? 据互联网资料,截至2019年全球婴儿推车市值达30亿6800万美元,而美国市场在截至2018年达到4亿6850万美元。 比起汉堡包1150亿美元,婴儿推车的4.6亿美元简至是小巫见大巫。那Bob与Lauren又如何在狭小的市场里,拼出一份大蛋糕? 从车子、鞋子到婴儿推车 毕业于机械工程系的Bob,热衷于产品设计,他曾经在福特(Ford)任职,参与过Taurus及Mustang两个车款的设计。未料到,在福特积累的设计经验及对男人选车的心得,到了创业时可派上用场。 离开福特后,Bob加入潮流球鞋品牌Reebok,也参与过具科技感鞋款The Pump的设计。对他来说,在Reebok工作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薪资福利或者工作经验,而是在这里结识了他的未来太太及生意伙伴Lauren。 Bob与Lauren都是曲棍球的爱好者,这段曲棍球恋曲也最终开花结果。 不过,公司后来决定解散Bob所属的部门,被Reebok裁退后,他加入了一家名为Safety 1st的婴儿推车公司。 Bob回想起来,命运的安排原来如此巧妙,从福特到Reebok再到Safety 1st,其实就是要他冲着往婴儿推车及儿童汽车座椅领域发展的。 婴儿推车的启蒙期 在婴儿产品市场里,几乎超过90%的购买决定都是由妈妈做出,唯独婴儿推车这个产品,是爸爸最感兴趣、也最有话语权的事。 跟许多市场一样,在美国的婴儿推车品牌也有许多选择,尤其是价格偏便宜的,消费者的选择多如繁星。 在伴侣怀孕以前,从不会有人会对婴儿推车多瞄几眼,但当准备成为人父人母后,许多人就会开始研究婴儿推车,因为这是人生下一个阶段的重大事情之一。 在Safety 1st工作时,Bob做了许多深入的市场研究,他发现当时美国的婴儿推车价格相对廉宜,但无论在设计、功能或使用的材质,都比不上欧洲品牌。Safety...
向披荆斩棘的姐姐致敬

向披荆斩棘的姐姐致敬

亚洲钜富李嘉诚曾说过“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因为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这告诉了我们,内在自发的力量是有多庞大。 本期“企动人心”要与你分享美国有机食品Jovial Foods联合创办人Carla Bartolucci的创业历程,在那披荆斩棘的过程中,她如何不断唤醒自己内心的力量来克服挑战。 1996年,Carla与夫婿Rodolfo Viola把意大利品牌Bionaturae引进美国市场,从无人知晓做到占一席位,但最后却被品牌商出卖而对簿公堂。 今年5月22日,Carla因病离世,但她与夫婿白手起家、把有机食品生意从零做起,发展到现今成为年销售额上千万美元的故事,深具启发性。 像超人一样 什么事都办得到 Carla是美国籍意大利裔,成长于双亲都是“煮意多多”的爱烹饪家庭。 父母从意大利移民至美国新伦敦(New London, Connecticut),吃对这家意大利家庭来说是太重要的事。 从小,父亲对她采取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她成为有信心的人,像超人一样,什么事情都办得到。她心里总是充滿阳光,照耀自己也点燃他人! 念完中学后,父亲因病重要回意大利休养,Carla也顺理成章在意大利念大学,并在这里结识了夫婿兼合伙人Rodolfo。 随着父亲病逝,两夫妻回到美国生活。 思乡愁牵引创业机缘 Rodolfo迁至美国生活后频频思乡,为了一解乡愁,夫妻俩经常购买意大利的报章阅读,有一次就发现了意大利食品品牌Bionaturae的广告,寻求代理销售意大利面、橄榄油及番茄酱等。 就这么一则广告,从此改变了Carla与Rodolfo后来的人生,但也没料到也因此埋下12年后与Bionaturae合作关系走向决裂的伏笔。 但问题来了,这对穷夫妻没有资金也没有储蓄,如何做生意呢? Carla向当瓦工的哥哥借了8万5000美元,那大概也是哥哥毕生的储蓄,她告诉哥哥,这笔资金换来公司的3份一股权,而且当公司业务上轨道后,承诺将聘请哥哥当员工,那他就不必当瓦工那么辛苦了。 Carla再把双亲留下的房子拿去抵押贷款,取得逾6万美元资金,Carla背着很大的压力,也冒着很大的风险,决定孤注一掷去创业。 她向上天祈求,一定要让她成功,因为她不可以把哥哥毕生储蓄给亏了,她还允诺自己会成为一个好雇主,与员工分享盈利,以客户利益為先,建立一家良心企业。 抢回主导权 才可翻身...
名校生转行卖保险:她, 碰了一鼻子灰

名校生转行卖保险:她, 碰了一鼻子灰

讲起保险,或许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保险经纪的样子,大部份人买保险的心态是“买了也希望不会用到”,而更多人其实是处于自己买了什么也不太清楚的状态。 她,是持有多个学位的名校毕业生,在闻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任高职,30多年来未试过卖过一样东西。零销售经验的她,却在30多岁突然转换跑道,辞去让许多人羡慕高薪优职,跑去卖保险;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像剥蒜皮 越剥越有趣 一般上,保险给人的印象是严肃又沉闷的事,对Jennifer Fitzgerald来说,又是什么事情激起她对保险业的冲劲? Jennifer说,这感觉像在剥蒜皮,一旦开始了就一发不可收拾,而且越剥越有趣;于是,后來她成功创立美国线上保险平台Policygenius,成为保险科技界(InsurTech)里少数融得1亿美元的女性创业者。 2012年,在麦肯锡已是经理职位的Jennifer,与同事Francois de Lame获公司委派钻研保险业,而当时美国政府正探讨推出保险业的线上平台。 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后,Jennifer与Francois掌握了许多资料,也从这里看到保险业从传统经纪佣金制,转向数码平台的发展潜力。两人萌起创业念头,打造一个线上保险平台。 除了从消费者研究资料中得悉商机无限外,当时年届35岁的Jennifer单身没小孩,还有点储蓄,当创业的机会来到面前,感觉若是错失了这次机会,大概下辈子就会继续乖乖在麦肯锡打工。 而且当时Jennifer已获擢升为合伙人(Associate Partner),但她并不太享受这个新的工作角色,反而比较喜欢任职经理时,亲力亲为去了解及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于是,2013年Jennifer与Francois向公司申请了6个月无薪假,决定一起出来闯一闯! 两人首要任务,就是把线上保险平台的概念原型先建立出来。 看不到摸不到 如何卖? 但是问题来了,买衣买鞋可以试穿,但买保险,看不到又摸不到,像是买了个空气? 卖保险不像卖很酷的Nike球鞋,在营销上已有自带光环的优势;保险也不像卖旅游配套,尽管摸不到但是旅行卖的是人生体验。 反观保险是无形的,而且消费者买了以后还希望永远不要派上用场。保险即不是什么有趣好玩的体验,还逼你去联想起许多不好的事,比如万一发生屋子着火、被巴士撞、死亡受伤等事情时该怎么办。 尽管是保险业的门外汉,但喜爱接受挑战的Jennifer却认为,保险销售是有趣的心理行为学,也是有趣的营销课题,更是有趣的消费洞察题。 人们对保险产品的心态是“不想要”,但却“必须买”,这是十分纠结的,但也相当好玩的。 而最好玩的是Policygenius是个线上平台,瞄准的更是千禧代(Millennial,或称Y世代,指从1981年至1996年出生的人),而年轻人更是不把保险这回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但Jennifer却说,如果找到对的方式,成功把保险产品销售给千禧代,那你就可以销售任何东西、给任何人了!...
网络大神Gary Vaynerchuck 得社媒者 得营销天下

网络大神Gary Vaynerchuck 得社媒者 得营销天下

社交媒体崛起,把传统媒体逼到墙角,但时势造英雄,过去10年网红的影响力逐渐渗透人们的生活,不论是直播带货、烹饪美食、健康生活、美妆时尚、好书分享、股票投资等等不同的主题,都在不同社媒平台独占鳌头! 今天“企动人心”要分享的这位企业家,他在江湖上的称号很多,比如他是一位网红,也是5 次《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及备受追捧的演说家。 他,就是白俄罗斯裔的美国企业家Gary Vaynerchuck,也自称是“纯种企业家”,他早在90年代后期已经看出社媒将是趋势所在,并且决定拥抱未来,一手把家族酒类生意成功搬上Youtube,成为最早期的品酒Youtuber。 20年后的今天,Gary已是国际公认的互联网名人,江湖人称GaryVee的网络大神,在推特的粉丝群达千万人,也经常在不同的场合演说。但无论是他的视频、演说、社媒帖文或他的个人网站,都没有在卖产品或课程,那他到底是靠什么赚钱? 从小满脑生意经 1978 年,Gary随家人从前苏联移民到美国,定居于新泽西州。求学时期,他已经是满脑子生意经。 2006年,他察觉到互联网将造成的产业变动,于是把父亲的传统酒类商店转型,在Youtube设立“ Wine Library”频道宣传,通过转型改变来抓住新商机。 Wine Library可说是美国最早的酒精电子商务平台之一,Gary连续5年、几乎每天都发布一集关于红酒的影片,这使公司知名度急升,业绩也从每年300万美元,猛翻19倍至6000万美元! 随着Wine Library蹿红,Gary也招惹了一些攻击,说他把葡萄酒的档次拉低了,但他却认为,他把大家对葡萄酒的兴趣升温了,让更多人认识葡萄酒,把市场蛋糕做得更大! 第二个批评就是说“Gary只是一个品酒人(Wine Man),不懂得什么叫做生意”。这也让他感到很愤怒,他以很少资源及资金把家族葡萄酒生意搞起来,他自认绝对很有资格被称为生意人,更是“纯种企业家”。 尽管公司业绩猛翻、把家族生意扩大了,但Gary并未领薪资,年收入也仅介于8万至10万美元,同时也未有股份。但他从父亲身上学会,做生意赚到的钱,务必再重新投放回在公司,才可把生意越做越大。 借助Wine Library建立的名气,Gary开始接到许多媒体访问及演说的邀约,分享他对新媒体及社媒营销的看法。 互联网2.0  脑袋大开 如果说葡萄酒生意是点燃Gary人生事业的第一把火,那社媒绝对是他的第二把火! 互联网2.0的世界,让他脑袋大开,尤其当年Youtube宣布以17亿美元脱售给谷歌,让他更加笃信未来全球趋势就是要掌握互联网科技。...
他!十年磨一剑 !

他!十年磨一剑 !

Compass化身房产科技独角兽 命运可以被改变吗?答案是可以的。 他是犹太裔,又是黑人,由单亲妈妈扶养,自小在被边缘、充满歧视的环境下长大。他认命,但不认输,最后从一位C级生变成亿万富豪! 这听起来像极了心灵鸡烫的题材,但却是确确实实发生在美国企业界里。 他,就是美国房地产科技独角兽之一Compass的联合创办人Robert Reffkin。 世界经济龙头房市 2020年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年头,作为世界经济龙头的美国,自然也受影响,尤其是房地产市场都深受重击。 巧好相反的是,美国房地产市场逆势强升,在过去一年市场规模扩大2.5兆美元,取得自2005年以来最猛的成长,使美国房市市值飙至36兆美元! 旨在为房产经纪提供最利营销科技武器的Compass,在今年4月上市,各别持有6%股份的两位创始人Robert Reffkin及Ori Allon,身家马上爆涨,Robert更被誉为全美国最富有的黑人富豪之一。 Compass现今市值超过60亿美元,而Robert与Ori当初选择创办这个房屋经纪科技平台,完全是因为想选一个可以避开“GAFA王国”地盘的领域,而在保健与房产领域之间,两人选择了后者。 “GAFA王国”是指Google、Apple、Facebook及Amazon等科技巨臂形成的市场垄断。 英雄何必 问出处 出生于1980年代的Robert,由于是犹太裔又是黑人,从小就习惯了孤独,没有归宿感,他无法融入任何一个群体,因为无论在哪个圈子都会被排挤。 但就是这从小的“磨练”,反而形成一股内在成长的推动力,不停要求自己、鞭策自己,以求未来过更好的生活。 Robert在高中求学时期已经开始创业,曾任职唱片骑师(DJ),凭此储蓄到人生的第一个10万美元存款。由于这样的半工半读,Robert并不是一位成绩良好的A级生,他反而形容自己是一位C级生,那就是平均起来科科都拿C的意思。 高中毕业后,Robert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经济、哲学和历史系,只花了两年半时间就完成学士课程,他想早点毕业,那就可以节省更多费用。 毕业后,他就到了纽约发展,选择那里是因为纽约似乎是可以接受任何事情、任何肤色的地方。辗转间,他获得在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的一个工作机会。 唯在麦肯锡2年期间, 他并未获得续留转正的机会,加上10万美元存款与工作收入都全赔在股市投资上,Robert在此时决定重返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工商学硕士课程。 心存正念 贵人多...
你以为Email 已经OUT了?其实OUT的是你!

你以为Email 已经OUT了?其实OUT的是你!

全世界第一封电子邮件(Email,简称电邮)于1965年被研发,到了1978年电邮有所突破,开始构建系统;直至1991年搭上互联网的东风,电邮才开始被广泛使用。 尤其在商业用途上,所有人的名片从原本只有电话号码,都纷纷加上了个电邮地址,电邮也逐渐成为营销工具之一。 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社交媒体陆续崛起到全盘盛开,于是很多人说“电邮过时了”,因为电邮的开启率偏低 ! 若从全球第一封电邮算起,已经“56岁”的电邮好像也正迈向退休阶段。 随着社媒提供更快速、便捷的用户体验,使人们都把更多时间花在社媒;眼球在哪里,商机就在哪里,近几年面子书及谷歌广告更是渗透全球。 当大家都认为电邮“时日无多”时,有一家公司,靠着它的电邮营销系统服务,一年赚了8亿美元。 它,就是许多中小型企业都非常熟悉的MailChimp。 扭转人生的一句话 MailChimp的创办人之一Ben Chestnut,自小热爱汽车,修读工业设计的他,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位汽车设计师。 但在实习时期却遇到一位前辈,一语道破他在汽车设计方面的天份不足,还建议他可以去注意一个叫“网页设计”的新兴玩意。就这么一句话,扭转了Ben后来的人生际遇。 毕业后,Ben在Cox 媒体集团工作,负责跟MP3 相关的项目。2000年科网泡沫爆发后,Ben被解雇并获得一笔遣散费。 2001年,机缘巧合下,Ben与另一位创办人Mark Armstrong设立了一家公司叫Rocket Science Group,后来Dan Kurzius加入,三人一起经营公司,业务是帮企业设计网页。 Dan曾当过唱片骑师(DJ)及房地产仲介商,前期事业发展都不太顺遂,直到后来加入Rocket Science Group。但这个三剑侠组合没有持续太久,Mark后来因个人理由而退出。 尽管Rocket Science...
茶商姐弟【卖茶】卖出新境界

茶商姐弟【卖茶】卖出新境界

我们常说“ 茶酒不分家”,因为茶与酒都是关乎灵魂,直指人心;茶事、酒事虽小,却事事都是家事、国事、天下事;而茶杯、酒杯,杯杯都是人生。 本期“企动人心”不跟你聊酒,先来说说茶的故事。 茶,是除了水以外,全球最多人喝的饮料。在美国,茶市场规模从1990年代的20亿美元,不断扩大到现今的130亿美元。 而茶的故乡---中国,茶行业更是风起云涌,市场规模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等于逾600亿美元。 我有茶,你有故事吗? 今天的两位主角是一对“茶商姐弟”创业故事。他们卖的茶更是新兴的有机茶,而且每年销售额2000万美元! 艺术家搞生意? 有机茶饮料帝国Numi Organic Tea的故事,要从这对美国籍伊拉克裔姐弟讲起,姐姐Reem Hassani和弟弟Ahmed Rahim,两人在20多岁时都各别往艺术方面发展。 Reem在完成了生物医学工程学士学位后,往意大利学习素描和油画,后来在约翰肯尼迪大学进修艺术硕士学位。 Ahmed在纽约学习戏剧和心理学,后来成为一名照片摄影师和电影制作人,游历欧洲各国,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还曾在布拉格、伦敦、巴黎开过茶馆。 两人前期的经历看起来跟做生意一点关系都没有,也很难想像两个文艺人,在20年后竟是年营业额上千万的企业家。 但也正是Reem后期进修艺术硕士,丰富她对产品外观及包装设计灵感,而Ahmed在欧洲开茶馆的经历,孕育了他对混合茶的热爱。 童年古早味变成一门生意? 1999年,姐弟俩兴起一个念头,就是把幼年在家乡伊拉克喝的青柠茶,带进美国市场,公司取名Numi Organic Tea因为“Numi”正是青柠干在阿拉伯语的意思。 把自己的童年古早味变成一门生意,其实是很冒险的事,而且还要在异乡(美国)推广伊拉克的古早味,看起来更是一项超级任务了。 到底Numi 有机茶有何迷人之处让美国人也爱上?两个文艺姐弟转换跑道去创业,注定会遇到什么挑战?背后又有什么动人故事?Numi 有机茶的成功方程式,到底是什么?...
化愤怒为创造力 Sandy Lerner勇者无惧

化愤怒为创造力 Sandy Lerner勇者无惧

有句广东话说:“心口挂个‘勇’字”,这句话用来形容电脑硬件巨头思科(Cisco)及前卫风格彩妆品牌 Urban Decay的创始人 Sandy Lerner,最合适不过。 从“网络路由器”到“化妆品”,这位个性坚强又有点反叛的御姐,都把自己的 “愤怒”化为创业的动力。 她被自己一手创办的思科赶了出来,不但失业还失婚,在这段人生低潮期的荒野岁月,她没有一蹶不起,反而成功逆袭迎来第二人生,创办了Urban Decay,后来还以高价卖了给奢侈品品牌集团LVMH。 这位神奇女侠,到底是哪来的勇者精神与魄力? 来自单亲家庭爱务农 出生于1955年的Sandy,因父母离异,所以由阿姨带大。由于成长时期是在农场附近长大,使她从小就很喜欢务农的生活,也干起很多粗活。 80 年代,在史丹佛大学进修统计与电脑硕士的Sandy,结识许多对科技研究十分热爱的朋友,包括她后来的生意合伙人兼丈夫 Leonard Bosack。 在互联网如此普遍的现今,我们很难想像在80 年代时电脑与电脑之间是无法沟通,放在今时今日,无法连接网络的电脑基本是无处可用。 当时史丹佛大学内的5000多台电脑,都是没有连结网络的,院方一直想研发让电脑互相连结的网络,碰巧Sandy及Leonard与一班志同道合朋友的校外组织ARPANET 研发了电脑网络,于是就提呈了他们的设计成果给史丹佛大学。 Sandy及Leonard于1980 年结婚,隔年毕业后两人在史丹佛大学里任职。 因工作需要涉及电脑通信,两人研创了最早的通讯方案。本着“科技造福生活”的理想,Sandy及Leonard认为,所研发出来的网络系统应该推广去给更多人使用,包括把技术注册后出售给企业,以让更多人受惠。 但是卡在该技术是由公共领域ARPANET支援经费,所以无法注册申请专利,这让Sandy感到不满及愤怒的。 此外,Sandy及Leonard认为让电脑连接起来是站在技术风口上的大趋势,于是两人毅然放弃优职高薪的教学生活,决定创业开设一家“让电脑沟通起来”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