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冥想 打造出1亿美元业绩

靠冥想 打造出1亿美元业绩

生活总是充满烦恼,那你是否知道“静下来”的力量有多大?今天想分享的是一位还俗和尚创业的故事,他创立的冥想企业Headspace,估值超过3亿美元! 一提到冥想,你的脑海是否出现和尚盘腿而坐、闭上眼睛念经的画面?这让你感觉有点玄、甚至觉得迷信?如果你这么想话,很可能是你对冥想还不够了解。 事实上,截至2017年,美国有超过10%成年人进行过冥想,而在商界里,许多企业大佬都是冥想的极度推崇者,包括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苹果企业已故创办人乔布斯,及美国著名对冲基金经理Raymond Thomas Dalio。 这显示了冥想绝对不只是宗教或瑜伽的事,也不是一个小众市场,从商业角度上来说,冥想类应用程序(APP)独角兽已经崛起,包括Calm及Headspace。 靠冥想渡过人生低潮 Headspace是由 Andy Puddicombe及Rich Pierson联合创办的企业,而Puddicombe更是一位曾经出家10年的和尚(现今已还俗并结婚生子),最奇特的是他的学士学位修的是马戏艺术。 出生于1972年的Puddicombe,自小父母就离异,母亲为了抚平伤痛所以去参加冥想课,所以让他很早就开始接触冥想。 他本来在大学修读体育科学系,因为曾经亲眼目睹两个好朋友车祸丧生,加上姐姐和女友相继去世,让年轻的他大受精神打击。陷入低潮后,他在1994年决定前往印度,出家当和尚。 在出家的10年期间,Puddicombe到了尼泊尔、缅甸、泰国、澳洲及俄罗斯,通过冥想帮助减低负面情绪,并且度过难关走出低潮。出家的最后4年,他待在莫斯科并且开始授课教冥想。 学员变创业伙伴 2004年,当他还俗回到伦敦后,决定向大众宣扬冥想的好处,希望让更多人得到心灵的宁静;这期间,他也完成了马戏艺术学士学位。 2年后,他开始了冥想课授教,用他在修行期间学到的静观,引导学员往内观照,洞察内心,净化身心,从而达到心灵上的平静。 在这4年期间,Puddicombe成为冥想咨询师,也在这段期间他的其中一位学员Rich Pierson,因为在伦敦知名广告公司的工作压力而来寻求咨询,以得到精神上的纾解。 未料到,两人异常合拍,加上Puddicombe是Pierson的咨询师,所以两人敞开心扉、无所不谈,也因而触发了合伙创业的念头。 2010年5月份,Puddicombe与Pierson正式在伦敦成立了Headspace,但一开始时这只是一间活动策划公司,主要提供的服务是为潜在客户安排预约Puddicombe的咨询。随着越来越多客户要求提供素材,于是一位友人替他们创建了一个APP。 付费订户冲破100万人 从初期只是几个线下预录素材及上课时间安排功能,Headspace的APP也逐渐改进及转型,慢慢演进成为用户提供冥想与静观指导课程的APP。透过Puddicombe抚慰人心的英国腔声音魅力,以及生动易懂的方式介绍冥想,Headspace APP的用户迅速增加。 得益于上了美国名嘴Jimmy...
股份被骗了,她最终如何漂亮翻身?

股份被骗了,她最终如何漂亮翻身?

我们常说,“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句话正好印证在美国闻名曲奇饼Tate's Bake Shop的创办人Kathleen King身上。 从11岁就开始烘焙曲奇饼,Kathleen的一生注定与曲奇饼结下不解之缘;21岁那年,她买下一间烘焙店创业,并花了很长时间建立了她的事业。 后来,却因为引进两位合伙人而“引狼入室”,导致42岁的她被迫拱手让出自己一手建立的事业。究竟当中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她又如何板回一局、漂亮翻身? 农场的孩子自食其力 1959年出生于在美国长岛的Kathleen,是一个在农场长大的孩子,所谓的“粗生粗养”,她自小就学会独立及自食其力,并且经常在农场里帮忙。11岁开始就自己烘焙曲奇饼,在农场里销售赚取额外收入。 念大学时,听说有一间烘焙店要转手,于是Kathleen用了5000美元开始创业,用自己的名字命名Kathleen's Bake Shop。由于她烘焙的曲奇饼非常美味,所以生意非常好。 尽管说烘焙曲奇饼对她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般平常的日常,但是创业后的20年,她过着每天工作18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的日子,凌晨两点就起床。 当时已经离婚的Kathleen膝下无子,并且人生也来到了40岁,因为生意经营得不错,也累积了一些财富。于是人到中年的她,希望改变生活,不想再那么被生意困身,想过一些有钱有闲的轻松日子,享受余下人生。 但她却不想那么早退休或者把生意卖掉,于是想到可以找合伙人进来经营生意,那依然维持股东身份的她,可以腾出较多时间给自己之余,又可以继续享有公司的盈利。 想像很美好,但现实却很残忍,就这么一个念头,Kathleen “引狼入室”,不但未过上有钱有闲的好日子,反而导致20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最后还要背上债务! 创办人被炒掉! 话说,Kathleen找来了的两位伙伴,把Kathleen's Bake Shop股权平分成3份,以90万美元的价码脱售给两位新股东,但这笔钱是以分期付款方式支付她。 如果说要选出“天底下最傻最天真企业家”,Kathleen肯定榜上有名,因为大概没有多少个人会把自己一手创立的事业,股权平分为三份后让给人;最令她气愤的是,两位新股东合成一伙来对付她,由于不再是单一大股东,她再也没有话语权,最后还把她这位创办人给炒掉! 同时,两位股东还拖欠供应商许多钱,公司资金都长了翅膀不翼而飞,还欠下60 万美元的债务。头昏脑胀的Kathleen尽管被炒掉,但由于还是股东,因此也有义务还清三份之一的债务。 20年的心血,只需2年时间内就被催毁得体无完肤;2000年1月份,Kathleen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曲奇饼事业Kathleen's Bake...
行星实验室 用硅谷模式实践守护地球

行星实验室 用硅谷模式实践守护地球

每家公司都会定下愿景,但是这家由两位科学家创办的公司行星实验室 (Planet Labs Inc),企业愿景是“ 守护地球”,这听起来更像是环保组织口号。 Will Marshall与Robbie Schingler,放弃在美国宇航局 (NASA)的高薪优职,并不是因为放弃了太空梦,反而恰恰是因为拥有一个更伟大的太空梦,那就是利用太空技术,解决地球上必须面对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成为地球守护者。 事实上,这家公司经过11年的经营以后,甫于2021年7月份上市美国股市,现今市值约15亿美元。跟一般企业优先着重业绩关键指标的方向不一样,这家企业承载的是打造地球永续性的梦想。 两个科学家的理想 说起Will(上图右)与Robbie(上图左)的结识,缘起于2001年两人前往英国修读博士 程,后于美国宇航局实习。 他们认为,地球图像在应对全球性问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但由于获取数据成本过高,及其易用性问题,导致了卫星影像无法广泛应用。传统卫星的体型巨大、价格昂贵,发射成本较高,而且速度很慢。 美国宇航局的每个太空任务通常都要花费约10亿美元,这导致数据无法大众化,未能让更多人可以获取。 Will与Robbie自称是太空迷,但却非常关心地球,所以才要利用卫星来帮助人类。就在2010年快结束前的几天,两人决定创业,成立了行星实验室公司。 跟许多美国企业家一样,两人的“太空企业梦”也是始于车库,别以为他们的太空梦太遥远,其实很接地气,那就是以硅谷式初创公司的小而美速度及灵活模式,实现他们的太空愿景与理想。 核心价值是协助人类 Will与Robbie要以较为廉宜卫星发射操作,每天拍摄整个地球的图像,建立最廉价、快捷、适用性强的遥感卫星数据获取系统,以监测变化并查明趋势,这包括追踪及监测林火以免祸及农作物,或者泄油危害了珊瑚礁等。 用硅谷模式的实践太空梦,意思就是借力于硅谷初创企业的高效速度,取得私募资金以发展对有利地球永续性的科技。而Will与Robbie最首重的挑战,就是推出所研究科技的雏形,证明该项科技的可行性,那才能获得风险投资的信心。 除了有别于传统建造航空宇宙系统的做法,行星实验室的企业核心价值也放在如何协助人类及地球减少灾害,比如如何协助农耕业者、如何更迅速应对灾难……这显然跟美国宇航局更专注于科学与勘探的理念是不一样的。 行星实验室的创业资本仅5万美元,并于2011年11月第一次筹获320万美元资金。 发射成本低于NASA 上万倍 在2013...
与其想怎样赚钱,他比较在意如何拯救地球

与其想怎样赚钱,他比较在意如何拯救地球

大部份人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当然也有许多人做生意赚到钱后积极回馈社会;但如果做了9年生意,累计销售额才3万,你还会做下去吗?要是做了20年,生意都还在亏本,你还有热情撑下去吗? 美国有这么一位企业家,为了创业省钱,结果搬上去树上住,而且还住了7年!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确确实实发生在植物肉类公司Tofurky创办人Seth Tibbott身上。 当KFC也要推出“V”FC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于2020年在全球爆发大流行,植物肉类行业(或俗称人造肉),再度引起更多关注,比如像快餐业者肯德基(KFC)也加入这股热潮,推出了“VFC”的素食炸鸡。 人造肉行业成为了一块大肥肉,相比之前只能吸引零星或小众群体的注意,预计全球人造肉行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到2025年突破279亿美元。 随着Beyonf Meat在2019年上市,现今市值超过40亿美元,以及Impossible Burger估值达到100亿美元,都一再印证了人造肉已掀起一股风潮。 事实上,即便在2000年的时候,美国的素食者(Vegetarian)及纯素者(Vegan)人数并不太显著,更有一些消费者是出于“愧疚心态”而成为荤素混食者(Flexitarian)。 所谓的“愧疚心态”是人们产生的一种自省心态,认为荤食对地球生态造成破坏,进而在选择性时段茹素,希望减缓愧疚心态及达到平衡的心理状态。 而Tibbott是早在1980年就已经在开拓植物肉类行业这片荒野,领先了潮流 40 年。有句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位充满使命感的企业家,终究没有占了先发者的优势。 这位住在树上的企业家,到底是什么奇人? 从一本书到印尼素食 一本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出版于 1971 年的《一座小行星的饮食方式》畅销书,改变了不少人的观念,Tibbott 读了Frances Moore Lappe这本著作以后,也深受影响,开始关注肉类制品对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书作者为环保素食主义发声,其主张肉制品是浪费资源的,且会导致全球粮食短缺,她认为对地球和人类身体的最佳选择是茹素。 在26...
Indra Nooyi 顽强是一种超能力

Indra Nooyi 顽强是一种超能力

在今年《财富》杂志全球500大企业中,女性领导人首次打破天花板,达到占了8%(等于41家)的比重;这个数据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女性的比率是等于零的。 1994年,当Indra Nooyi加入百事可乐企业(PepsiCo)时,她身边围绕众多男性领导人,使她不得也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打破公司这股男性主导的文化,但思维明确并且执行力十足的她,通过现代化百事可乐业务,并带领企业冲向新高点,证明了她的能力与才华。 Nooyi 在2006年升任百事可乐总执行长一职,直至2018年才卸任,任期长达12年,在百事可乐企业历任CEO中,仅有5人任期达12年之久,她是其中一位。 一直都是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女性榜单常客的Nooyi,从来都没想过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来自印度的她,当初是怀着什么梦想远赴美国求学、打拼的呢? 从印度到美国 人生大转弯 1955年出生于印度真奈(Chennai,旧称为Madras)的Nooyi,向来学业优异,在当地完成了工商硕士学位后,她曾经在一家纺织布料公司工作,之后进入Johnson & Johnson位于孟买的分行工作。 在朋友的鼓励下,她于1978年决定远赴美国的康涅狄格州的耶鲁管理学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继续深造,同时寻求人生的新突破点。 在耶鲁管理学院深造期间,她在咨询公司博思艾伦(Booz Allen Hamilton)完成暑假实习;这段实习经历也开启了她往后的咨询事业,并于1980年加入了波士顿谘询(Boston Consulting Group)担任策略咨询员。 之后,Nooyi的事业平步青云,曾在数家大企业任职,比如在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 Inc.)任企业策略规划副总裁,以及之后在瑞典通用电气布朗-博韦里(Asea Brown Boveri)任高职。 现今回想起来,Nooyi表示当时并未精心策划要如何越爬越高,她与丈夫只是想单纯地把得来不易的工作做好,让生活素质可以逐步改善。...
定价贵4倍 ,他还卖出10亿美元业绩!

定价贵4倍 ,他还卖出10亿美元业绩!

从2007年算起的话,现今已是智能手机的“盛世14年”,而且这势头看起来还会愈发强劲;如果说18至19世纪的美国淘金潮(Gold Rush),让Levi's牛仔裤崛起成为几个世纪的时尚潮流引领者,那么此波的“手机盛世”,又让谁得益了? 当然,得益者首数是半导体行业,但是你知不知道,有一家公司却因为不起眼手机保护壳,年赚10亿美元? 市面上的手机壳,一般都只卖 5 到 10 美元,但是占了美国手机壳市场40%份额OtterBox,它的手机壳却比别人贵4倍,叫价49.95美元。到底这家公司的创办人Curt Richardson做对了什么? 学渣的出头天? 成长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Richardson,绝对不是一位学霸,只有中学学历,本来上的技职学校也未念完,就进了社会大学打工。自小就爱木工、机械等手工的他,去了一家塑胶工厂当学徒。 这段学徒经历让他学习如何开发出塑胶产品需要的模具,于是在21 岁就买下一家小型塑胶厂成为老板。但,这才是恶梦的开始! 跟许多小型生意的老板一样,从销售、制造、送货、开单……所有事情都是Richardson一脚踢,一个人包完,而且每个月公司资金紧拙,每天只有忙、忙、忙,却看不到钱路! 他发现到,当生意量增加,他需要更多员工,然后成本提高、资金更吃紧,恶性循环的情况更严重!他的生意的规模很难扩大升级,一直卡在瓶颈处。 其实每次失败后,Richardson都用另一个方式再努力尝试一次,比如从开发塑胶模具变进口模具,或者换成代工生产,但有句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些方法与转变都不管用,没有带来业务升级。 每次失败后,他都会辞退所有员工,回到一个人、或者只跟一位生意伙伴合作的工作模式,在家里的车库再重新思考、重新出发。 检视了不同模式的失败原因,Richardson得出的结论是商业模式问题,做为供应商或代工生产,他都是被动地等待客户给生意,如果客户生意不好,他的生意自然也受牵连变不好。 在这个模式里,他是把自己的生意寄望在别人身上,完全没有主导权。于是他开始意识到必须拥有自家的产品,而不再继续为他人做嫁衣。 水上运动启发创业灵感 由于对研制塑胶模具深有心得与技巧,热爱水上运动的Richardson与太太Nancy,因为在钓鱼时发现需要一个防水箱子来保护重要物件比如钱包、钥匙或电子配备,于是他自己制造出比较小的防水小箱。 殊不知这个无心插秧却柳成阴,防水小箱深获水上运动者们的欢迎,于是1998年Richardson成立了OtterBox,生产防水小箱。 取名Otter(水獭的意思)是因为水獭的毛是防水的,因此Nancy都称这些防水小箱为OtterBox。从只有一个款式,OtterBox慢慢延伸至开始增加了更多不同尺寸和颜色的防水盒。 OtterBox Logo....
币圈终究会是个泡沫?看谁笑到最后!

币圈终究会是个泡沫?看谁笑到最后!

你相信加密货币吗? 至今,大家对加密货币的看法仍然是两极化的,因为我们担心这些活在虚拟世界的数码货币没有内在价值,会瞬间归零。 但事实上,过去10年比特币不但没有消失,价格还一直冲高。一厢很多人对加密货币趋之若骛,但另厢也还有许多人对它嗤之以鼻。 我们相信黄金与钻石的价值,因为那是被官方认可,而且它们是稀有且珍贵,黄金也被普遍认为具有避险保值的作用。但看不到更摸不着的加密货币,还不约束于任何法律的保障,你会相信并且参与其中吗? 不管你相不相信,至今全球已有6000种加密货币诞生了,并且几乎每周都有新的加密货币出现,市场规模高达3兆美元。 曾遭当面奚落取笑 9年前,一个自称充满梦想的年轻人,拎着一部手提电脑到硅谷去创业,见到人就问“你对加密货币有兴趣吗?如果有,可以联系我们,或者可以给我你的电邮吗?” 结果大家不是把看成搞直销、卖保险的,就是认为他是投资诈骗份子! 从2012年创办加密货币交易平台Coinbase至今,Brian Armstrong面对的冷嘲热讽、甚至当面奚落取笑,多不胜数。但机遇这回事,谁抢到、谁捉到,就是谁的! 9年后的今年,他在《福布斯》杂志的加密货币富豪排行榜中,排在第一,个人身价65亿美元,而已经上市纳斯达克的Coinbase,市值超过700亿美元。 20岁就开始创业 出生于1983 年的Brian Armstrong,一直对电脑程式都有浓厚兴趣,并且20岁就开始创业,创立了一个在线教育平台。 他是经济系与电脑科学系毕业生,曾在许多知名企业实习或打工,比如德勤会计事务所、Touche 、IBM及Airbnb。 2011年,他在Airbnb.com担任软件工程师时,对190个国家的汇款系统开始有研究,更因此了解到汇款到南美国家来说是十分不方便的事,因为经济危机留下后遗症未解决,使南美国家的金融体系面对恶性通货膨胀的问题。 于是他决定到南美洲旅居1年,除了思考自己的未来到底要往哪个领域发展,也去了解这个他未去过的地方。 白皮书打开新视界 其实早在2010年,Brian在一次阅读过日裔学者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一篇关于比特币的白皮书后就马上开窍,无法停止想象比特币将会带来改革式变化,心底有股力量呼唤他该做点什么,以搭上加密货币的发展。 由于懂得Ruby 与 JavaScript,这位码农(Coding...
Back to the Roots  小生意变1亿

Back to the Roots 小生意变1亿

蘑菇与咖啡渣,看似不相关的事,但是经由他们两人撮合,当蘑菇遇上咖啡渣后,竟在12年后成为美国排行第一的有机园艺品牌! Back to the Roots两位创办人Nikhil Arora及Alejandro Velez,当年因为大学教授的一堂课,获悉可用咖啡渣来种植蘑菇后脑洞大开,决定舍弃毕业后的高薪白领工作机会,当起城市农夫创业去! 许多城市小孩,吃鸡但不懂活鸡长成什么样,看到羊会指为马……城市化生活让现今的小孩远离了园艺及务农,天天不是功课、电视、就是手机,跟上一代放学书包一抛满街跑的生活,差太远。 Nikhil及Alejandro靠种蘑菇起家,到后来慢慢转型至销售蘑菇种植套装,再到后来把种植套装扩展至非蘑菇类,至今已经成为一家年销业额1亿美元的有机食品企业。 把品牌取名为Back to the Roots,就是希望带出回到根源、回味田园气息的感觉,让更多小孩与他们盘子里的食物重新连接! 好奇心催生咖啡渣种蘑菇 时间回到2009年2月份,正值大学最后一年的Nikhil及Alejandro本来互不相识,某天因对一名教授分享使用咖啡渣来种植蘑菇后很感兴趣,两人不约而同分别发了电邮给该名教授表示想深入讨论。 教授在同一封电邮内回复两人,还建议两人可以共同讨论。 一个简单的动作,把两个思维相近的年轻人拉在一起,Nikhil及Alejandro认识后觉得两人有许多想法一致,尤其对咖啡渣种植蘑菇这件事的好奇心,让他们都觉得“好像可以做得什么”。 在最后一个学期,由两人好奇心催生出来的“咖啡渣种植蘑菇” 实践项目,获得了校内商业计划比赛的第二名,还获得5000美元奖金。有了这笔奖金,两位决定创业去。 2009年10月份,他们租了一个200平方尺的单位,把原本的办公面积改装成适合种植蘑菇的温室库。从此以后,两人起早贪黑,清晨5点就开始工作,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 首先,为了长期获得咖啡渣,Nikhil及Alejandro先跟咖啡厅老板谈生意,希望可以回收店里用过的咖啡渣,经过半年的“试用期”获得对方信任,咖啡厅老板愿意支付两人比废物回收费用稍微便宜的数额,让他们可以获得咖啡渣的长期供应。 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 经过几个月的苦工,Nikhil及Alejandro种植蘑菇第一次成功收割,重量是3.14磅,并以每磅10美元的价格销售给美国最大有机食品超市Whole Foods Market。...
Audible改写听书体验 DonKatz将想法变成事实

Audible改写听书体验 DonKatz将想法变成事实

在美国,每天早上有9300万人,因通勤而把这段最有价值的时间浪费掉,并且成为人们一天下来最烦躁的时段。 我们常说要善用碎片化时间来充实自己,尤其对因交通阻塞而把时间浪费公路上的人来说,利用这段时间阅读,是最好的自我提升。 瞄准这个群体的潜在商机,本来是资深作家兼新闻从业员的Donald R. Katz,决定离开舒适圈,创办线上有声书Audible。 同样是主攻耳朵经济,比Clubhouse早了二十多年就面市的Audible,创造全新的听书体验,也是MP3随身听的始祖,更是全球首家通过网络销售数码音讯档的公司。 Don Katz的想法很简单,如果9300万人当中有9%人会付费,就有837万人每月付你10美元,这已经是很大块的肥肉。 想像总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总是残酷的! 文青创业 注定不平凡 出生于1952年的Don Katz,是靠文字创造为生的“文人”,早期是新闻从业员,后期还出版了3本畅销著作,包括批判美国中产家庭的《Home Fires》、获得芝加哥论坛报非小说奖的《The Big Store》,及讲述Nike企业精神的《Just Do It》。 身为作者,他的其中一个生活习惯就是在纽约市一面晨跑一面听书,但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卡带、CD盛行的年代,带着一个笨重的随身机跑步是非常不方便的事。 1995年,已经43岁的Don Katz,决定把“数码有声书”变成更便捷与有趣的事,打造一个内容丰富的听书平台,用户通过数码配备下载后就可以听到。 于是,他撇下已有成就的写作事业,设立了Audible,矢志创新听书体验。但他完全没有科技背景,“文青创业”行得通吗? 正如所料,他的疯狂点子并没有获得认同,大家不是搞不到懂他在说什么,就是觉得他疯了,好好畅销作家不当,搞什么有声书?! 遇上科网泡沫 近乎倒闭...
单凭自行成长 撑起一片天

单凭自行成长 撑起一片天

我们常说一步一脚印,但是如果这一步走了32年,公司还是很缓慢地以单位数的增长率成长,你觉得这样OK吗? 美国女性运动服品牌Title Nine,从1989年创立至今,没有引进外部资金、没有上市融资,创始人Missy Park就凭着一股信念,靠着自己力量,从负债累累到做出1亿美元业绩! 以3万资金开始实践梦想 Missy Park这位女企业家的故事,要从美国1972年制订《教育修正案》第9条(Title IX)法令讲起。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到底有什么关联? 在教育修正法案第9条下,规定凡获得美国联邦财务补助机构的教育方案和活动,一律禁止性别歧视,包括大学校院及公立学区。 随着法案的成立,除了大幅提高美国女性的运动参与度,更间接促成全球重视女性在运动参与的公平与平等的诉求。 出生于1962年的Missy Park,高中及大学时期正好碰上这项开放,让她有机会参与校内许多运动项目。而热爱运动的她,除了是学校运动员,也是耶鲁大学的篮球队手,但她却一直面对一个苦恼,那就是找不到适合的女性运动服。 法令更动让教育平等,运动不再分男女之别,但市面上销售的运动服还是以男性身形裁制,女性只能迁就尺寸的大小来选购,不合身之余也不舒服。 在当时,还没有Lululemon、Athleta这些女性运动服品牌,连Nike也没有专为女士设计剪裁的运动服。 身为校队成员,Missy Park的运动生涯都在穿着不合适男性运动服中渡过。 1989年,27岁的她,决定开创一个“女版Nike”,推出专为女性剪裁的运动服品牌。感恩于自己是因为《教育修正案》第9条(Title IX)开放政策下的受益者,她把品牌命名为Title Nine,也是对美国女运动员的一份致敬。 敢冒险往往是企业家最基本的条件,对服装业或零售业没有太多经验的Missy Park,向父亲借了3万美元做为创始资金,把家里的车库改为办公处及货仓,把梦想付诸于行动。 吸引力法则组强大后援团 如果你相信吸引力法则,你就会明白为何有些人身边总是围绕着许多可以给予援助的好人或贵人,Missy Park就是这么一位幸运儿。 草创时期没有资金聘请员工,她的身边却有许多好朋友拔刀相助,尤其来自篮球队员的好朋友们,有懂得编辑的、会平面设计的、还有可以帮忙设计企业标志的,组成强大后援团。...